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历史与空间茶的小故事发布时间:2014/6/18
唐朝宰相李德裕有一朋友被朝廷授予舒州(今安徽舒城县)知州,李德裕对他说:“你到了舒州,天柱峰的茶叶请你寄三数角(角是贮茶器)给我。”那人一到舒州,便连忙托人带了几十斤天柱峰的茶叶给李德裕。
易武与普洱茶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6/17
在清代,易武镇成为了普洱茶最重要的制作车间,自然也集中了当时云南甚至是中国最熟练的紧茶制作工人,而且在茶庄林立的环境里,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每个生产厂家都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批极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珍品。
大益“7262”命名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6/11
熟悉大益茶的人都知道,传统大益普洱茶采用唛号命名。这是1976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基于出口需要而规范省内4大茶厂的普洱茶唛号(饼茶命名用四位数,前两位代表该款茶生产的年份,第三位为用料综合等级,第四位则是茶厂代号)。但其中“7262”是个特例。因为普洱茶人工后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研制成功的,不可能在1972年就生产了这款高档熟茶。那么,“7262”该如何解释呢?
清朝皇宫“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6/10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休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团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苦聪人”与“茶”的远古传说发布时间:2014/6/9
传说,远古的一天,太阳快要偏西的时候,一头高大肥壮的马鹿奋力地在密林中穿梭,一群“果搓”(“苦聪人”自称“果搓惹”)猎手们身背药箭,手持弓弩,疾步追踪着窜入密林中的马鹿。马鹿又窜入了一片更为茂密的林中,猎手们也都快步奔入了这片原始森林,这片密林中的树不算高大,但是枝叶特别繁茂,遮天蔽日,越往里走越感到天地一片昏暗,难辨东西,猎手们面面相觑,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由然而生。这时,一个名叫雷底巴的猎头,让众猎手就地歇息,他迅速的选定了一棵更高大的树,急速地攀了上去。别看他年事已高,攀缘工夫却不减当年,不到半袋烟工夫就爬上了树梢。老树枝头长满了肥嫩的芽叶,十分惹人喜爱,猎头顾不及欣赏身旁的异样,他急切地举目四眺,试图辨清回“卡”(寨子)的方向和路径。然而,极至尽处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九)发布时间:2014/6/8
香港民众不是从书本,不是从理论概念来认识普洱茶,而是从生活,从长期的茶叶饮用实践中来认识普洱茶。在他们的概念里,云南晒青茶叶正常发霉同其他有益发酵食品一样,是一个生活实践已经肯定的合理过程。他们累年冲泡和喝掉的不知数量为多少的普洱茶水,已经把贬义的“发霉”清洗为褒义的“陈化”或“发酵”。看过样品,郭先生说黄霉茶可以要,他全部要。数量100多吨的合同签订了,茶砖解碎后再发酵,霉上加霉,茶号定为散茶75021。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八)发布时间:2014/6/6
宋文庚副经理和调供科敖奇富同志拿着交易会带回来的普洱茶样品来到昆明茶厂李希金厂长办公室。李厂长叫来审检股股长吴启英,让她看样品。此茶外形粗壮,色黑褐,原料相等于9-10级青毛茶。受野生茶和湟源霉茶影响,昆明茶厂积压了400多吨9-10级青毛茶,只能慢慢拼入青砖(生茶)使用。搞普洱茶,可以消化积压,昆明茶厂巴之不得,可云南从来没有见过和做过这种茶,急得老实巴交的李厂长团团转。茶厂托公司业务员黄又新帮助了解广东人工发酵普洱茶方法。交易会上,黄又新向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提出参观生产特种茶的茶叶三厂,遭到特种茶科连少利科长的拒绝。解放以来,广东三厂一直用北越茶、广东茶和部分云南晒青茶拼配发酵普洱茶,除原料欠佳外,他们工艺成熟,经验丰富。云南自己开埠出茶,广东是不满意的,自然不愿施教。黄又新碰了钉子,正发愁,云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负责烟叶和茶叶转运工作的施敏说他有办法。施敏是上海来云南的知青,人极聪明,来广州两年学会了广东话,还同三厂的职工交得朋友。黄又新偷偷进了三厂的车间,听了加工过程又看了现场操作。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七)发布时间:2014/6/5
同样是1973年春,云南还发生了一件茶叶发展史上重要的事。在长达7天的茶叶加工座谈会上,传达了李先念副总理和外贸部李强副部长有关国际形势和茶叶发展的重要讲话,李强副部长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要发展普洱茶。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云南人认为普洱地区产的茶都是普洱茶,对李强副部长讲的普洱茶茫然了。在4月3日下午的讨论会上,后来生产了凤凰沱茶的原下关茶厂技术员林兴云发问:“李强副部长的讲话中提到‘普洱茶’是指什么茶?”问题的原因是海外的普洱茶指向已经发酵或陈化质变的晒青茶品,而在此之前,云南当地人生产、见到和品饮的是零发酵的绿茶。李副部长这时讲普洱茶有着深刻的国际形势变化背景。那时北越还没有攻陷西贡,下关茶厂还在准备接待越南茶叶实习生,但越共政治上已经完全倒向苏联。抗美援越战争中,香港港九茶叶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六)发布时间:2014/6/4
谭自立和李永友二人先来到成都。按宋副经理的意见,这次去,一定说服西藏驻成都采购站的同志一同去。采购站领导陈得福最终同意后来成为采购品站经理的业务主管熊良枢同去湟源。他们在湟源整整呆了一个星期。三人对901批扦样17件,几乎接近商检规定,全部打开后按霉类分别统计,黄霉和没有霉的占64%。905批开检384包,扦样16件,其中黑霉31包,绿霉4包,杂霉21包,黄黑霉混杂的12包,黄霉240包,黄霉和没有霉的占80.2%。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五)发布时间:2014/6/3
霉菌挑战,事发前看不见摸不着,轻轻走来却强烈冲击消费者的视网膜。找出霉菌演化发展的规律,是所有工作要走的第一步。彭承鑑科长将视野聚焦在1952年初的北京实验上,他拿到了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北京实验基本摸清了白、绿、黑、黄霉形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为生产加工、水分掌握、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四)发布时间:2014/5/29
云南采摘、收购和在边销茶中使用野生茶,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中发生的荒唐事。审检科茶叶工程师谭自立随后发言:“紧压茶一点霉没有是不可能的,整理景谷901是为了减少茶厂损失,整理的原则是黄霉、白霉、绿霉刷刷就行了,黑霉不行,这是有根据的。我亲自去整理现场刷了个样子。去年西藏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上,我说了黄、白霉不影响卫生,可以饮用,不能说有霉就不行。”谭自立说的“有根据”,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三)发布时间:2014/5/28
留青海湟源的茶叶既进不了藏,又没有退回昆明。东西只要没有退回景谷茶厂,崔厂长的日子会暂时好过一些。省茶司专门开财务会研究过几次,同时通过供销合作总社做西藏的工作,争取已经进藏的6万担和滞留湟源的货不要退回来。73年进藏茶叶出事后,云南已经全面停止收购和使用野生茶,74年以后调出的紧茶已经没有野生茶掺杂问题。由于野生茶影响面广,藏民对云南茶叶仍有顾虑,新调进藏的紧茶销不出去,西藏商业局一直坚持退货并要求云南承担相关费用。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二)发布时间:2014/5/27
云南进藏茶叶从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霉坏变质情况。解放初,丽江贸易公司售给昌都合作社“宝焰”牌紧茶一千担,在德钦完好交货。从1953到1956年共转运西藏茶叶二万余担,不管运经丽江,还是经由畹町、缅甸、印度,以及经昆明、泸县、成都,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一)发布时间:2014/5/26
历史上由云南产区运往川康、西藏等销区的茶叶,全靠牲畜驮运,运距长,在途时间久,加上使用的包装是竹篓、笋叶、竹丝、棕(麻)绳等简易物料,牢固性差,运输过程中多有破损,茶叶也易受潮霉变。为避免损失,云南将不带把心脏形紧茶加上一个小柄,成为一个完整的心脏形,包装时七个紧茶首尾相连,用糯笋叶卷成一个长筒(净重5斤),再用篾丝捆扎牢固后,两个紧茶之间形成一定空隙,有利于通风透气,减少茶叶受潮霉变的可能性。由于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原来的牲畜驮运逐步为现代运
清朝皇宫“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5/24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休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团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六座茶山与诸葛亮的关系发布时间:2014/5/22
《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云:“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候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莽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扰祀之。”在这段描述里,六茶山的名称皆由武侯遗器而来然而事实上诸葛武侯从未到过思茅、西双版纳一带。
象明乡曼松站立贡茶的传说发布时间:2014/5/21
传说在明代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茶山”之茶,最后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口感和汤色都居六山之首,而且具有受水冲泡站立不倒之特点的曼松茶,并赋予它“象征大明江山永不倒”的政治意义。快马送到朝中,宪宗皇帝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该茶为朝廷专用“贡茶”。从而使曼松茶被确定为宫廷专用的“土贡”;其产地曼松也被列为朝廷专用的“贡茶山”。该官员也因此而得到升迁。
普洱茶的最早发布时间:2014/5/20
人们发现并开始用茶最早采于野生,继而开始栽培种植。 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经种茶。东晋(公元317—420年)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说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联合当时四川、云南的部落共同讨约之后,将巴蜀及西南夷所产的茶已列为贡品,并记载“园有芳蹈香苦”。三国时的吴普
“茶圣”陆羽结缘六角井发布时间:2014/5/19
一天,陆羽前往龙头游玩,经过祥符寺时,忽闻一股异香,一闻之下立刻陶醉。原来当时正值清明,寺中老僧采下新茶正在加工。他闻到后,直奔祥符寺而去,来到寺中,连忙央求寺僧舍一点来尝尝。
清帝喝普洱茶的重点时间段发布时间:2014/5/18
当年宫里的人很多,真正能用普洱茶的只有皇帝、皇太后,还有皇帝赏赐的人,妃子只能用黄茶。当时,普洱茶很珍贵,与鹿茸、人参一道被称为“宫中三宝”。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镇守云南开化等地地方副管总兵官事闫光炜,为恭祝康熙皇帝八十大寿:“恭进:普洱茶四十圆,孔雀翅四十副……”。奏折上面有康熙皇帝在折后用朱笔批到:知道了。
共266条数据,分11页显示 当前第6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