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的一些回忆

发布时间:2023/5/24 12:45:36
字号:T|T

我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毕生从事祖国茶叶事业。特别关心与我有过密切渊源的云南中茶公司。抚今思昔,回顾早年创办佛海茶厂的艰辛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现摘要追叙于后,以飨茶界人士共资纪念。

 

一、中茶公司的成立与恩施茶厂的开办

 

一九三六年夏,南京举办全国手工艺展览会,上海商品检验局承办中国茶叶特展。展室悬挂两幅世界产茶国的巨型图表。触目惊心地显示出近百年来世界产茶国家茶叶产量直线上升,与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逐年下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观众莫不痛感国茶生产的危机,势非急起直追不可。

 

一九三七年春,中央经济部周贻春次长,在沪召开中国茶叶公司筹备会议。我有幸应邀出席。会议决定由皖、赣,湘、淅、闽产茶省份,每省各出资二十万元,由中央经济部及各大私营厂商集资二百万元,成立中国茶叶总公司,由经济部商业司司长寿景伟任总经理。讵料是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东南各省茶叶产销相继停顿,中茶公司分公司迁往汉口,并在湖北恩施筹办恩施实验茶厂。

 

由我负责设计创制各种制茶机械,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机制红茶,替代老法落后的手工操作,产品悉数运销重庆,畅销后方,成效显著。由于采用科学机械制茶,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又为发展国茶外销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并为今后国内各地办厂提供了样板。

 

二、云南中公茶司的设立与佛海茶厂的筹建

 

一九三八年,中茶公司又与云南省政府合资设立云南中茶公司于昆明。滇方代表为云南富滇新银行行长缪云台先生,中茶公司则委任郑鹤春氏为经理。初步拟定在顺宁(今风庆)佛海(今勐海)及宜良三地设立实验茶厂,汲取前中茶公司恩施茶厂办厂的经验,全面推广机械制茶。

 

1、建厂前的调查研究

 

佛海地处祖国边陲,为少数民族(傣族)聚居之地。地理环境特殊,当地风俗民情及茶叶分布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于是我受命前往实地调查考察。

 

一九三九年春,我偕同张石城先生,由昆明起程,取道滇缅公路,经芒市、腊戍进人缅甸,搭汽车经景栋绕道西双版纳抵达佛海。经过半年的考察,首次试制了红绿样茶。原来佛海地方乃一天然野生茶区,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产量极丰,品质醇厚,制成红茶足与印度大吉岭、安徽祁红相媲美,如大量制销,必能风行国际市场。

 

但是要在佛海办厂,并非易事,必须进行艰苦的斗争。因为佛海地区一向被视为:“瘴疠之乡”,人烟稀少,但每年死于恶性疟疾者却为数甚多,人们视为畏途。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生产原始,生活简单贫苦。社会环境、商业条件还很落后。以货易货是当时当地的主要贸易方式,还有日中为市的古风,纸币却不易通行,成为贸易的重大障碍。该地气候全年分干湿两季,湿季为制茶季节;干季为茶叶包装运销季节。

4、建厂人员资金物资的筹备

 

一九三九年冬,我和张石城先生带着考察资料及样茶取道思普返回昆明。我们将调查结果报告中茶公司董事会。滇方代表缪云台董事长在私宅设宴,席间研究了佛海的自然、社会条件及产茶的情况与前景,作出创办佛海实验茶厂的决定。委我担任厂长。茶厂开办费定为五万元。另筹资金五十万元,成立沸海服务社。  茶厂所需营运资金悉数由服务社提供,不另投资。云南省政府为在佛海地区推行使用法币,委任华侨梁宇皋先生为佛海县县长,协助我们开展厂务。

 

一九四零年春,正式开始建厂。我首先飞往重庆,请求中茶总公司调用原恩施茶厂初制茶工二十五人,江西精制茶工二十人。另请滇茶公司支援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见习学员二十人,同时由宜良茶厂殷保良技师在宜良雇用竹篾木工五人。由殷保良带队。茶厂首批职工九十余人,由宜良搭车到玉溪,然后雇用马帮经峨山、元江、墨江、普洱、思茅、车里等地,长途跋涉月余,安全到达佛海。

 

重庆事毕,我即前往上海,聘请了电气工程师、医生及铁工等五、六人;为茶厂采购了各种机器设备、医药器材、防疟药品;又为佛海服务社向中国百货公司采购了傣族妇女喜爱的大毛巾、纱头巾、毛巾毯、热水瓶、儿童玩具等日用百货,用木箱包装海运曼谷,委托当地侨商蚁美厚先生运缅甸景栋转到佛海。

 

我从上海返滇途中先抵曼谷,和旅泰侨商蚁美厚先生接洽,采购了部份制茶机器,其中所购的拣梗机,在我国尚属首次进口。随后我又前往仰光。为茶厂采购水泥、钢筋等建厂需用的建筑材料。我才离开仰光搭车赴景栋,由旱路返抵佛海。

 

5、自力更生,兴建厂房

 

经过我们年余的艰苦筹备,人员、资金、机器、物资各个方面,才为建厂准备了比较

 

建厂两年, 创业是艰难的。厂房建成了,制茶机器运转了,当第一批批茶叶生产出来的候,全厂职工心情激动,满怀喜悦。两年来,我们一边建厂,一边发展滇茶生产,开展滇茶外销,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改善了边民的生活们。我们的贡献虽然微薄,但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困难与成果往往有时是共生的,克服的困难越大,收获的成果越巨。我厂在发展茶叶生产、扶助茶农茶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曾经解决过不少困难问题,略举数例如下:


佛海是藏销紧茶的重要产地,紧茶是藏胞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销藏紧茶每年为数可观。 紧茶制作并不复杂。每年冬季将姘识平时收购存积的干青毛茶取出,亓灶蒸压后,装入布袋,挤压成心型, 然后放置屋角阴京处约四十天后,布袋发微热约40度左右,袋内茶叶则己发酵完毕,解开布袋,取出 紧茶,再外包绵纸,即可包装定型。矣季节性马帮到来,便可装驮起运。先到缅甸景栋、岗己,转火 车到仰光,搭轮船到印度加尔各答,转运至西藏边境成交。


由于茶农茶工本小力微,往往被当地士绅操纵,从中备受剥削,生计困难,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束 缚。我佛海茶厂为了扩大紧茶生产,扶助茶农茶工自产自销,凡自愿经营紧茶业务的,皆可由我厂出 面担保,向当地富滇新银行贷款。制成紧茶后,交由我厂验收,合格的由我厂统一运销,售出后所得 的茶款,减除各项费用及开支后,余数全归生产者所有。因此大大的增加了茶农茶工的收入,改善 了边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从而发展了紧茶的生产。


2、与印度力争豁免紧茶的进口税和过境税

 太平洋战争发生以前,印缅本来同属属英国殖民统治,印缅两地货物进出均作为一国国内的运输处理,素来免税。但印缅分治后,紧茶由缅甸仰光运到印度加尔各答登陆,要上进口税和过境税。

印度海关人员认为茶叶乃印度精产,进口税很高,转口税也不轻。此次紧茶到达印度,突然要交纳进口税和过境税,佛海厂商毫无思想准备,茫然然不知所措。我厂以事关紧茶外销,并危及厂商和茶农茶工 的切身利益,立即申请富滇公司,由缪云台董事长商请中国银行外汇业务专员蒋锡瓒先生赶赴加尔各答 ,委托中国驻印领事黄朝琴先生一再向印海关交涉,据理力争:紧茶是专销藏胞的,并不进入印度市场,而且印度并不生产紧茶,紧茶与印茶毫不存在竞争销路问题。

最后设法让印英海关人员到仓厍中验看紧茶品质,印方人员方知紧茶系用粗老之茶叶压制而成,专为藏民所饮用,并不影响印度的经济利益,这才同意仍按过去惯例免税放行。由于我厂的及时行动,使国家和厂商与茶农茶工免遭经济损失

3、解决佛海外销茶结汇问题,使产销得以顺利进行


1941年冬,中央政府外汇政策规定:一切外销茶叶所得外汇,必须结汇给中央政府财政部。关于佛海外销茶结汇问题,由滇中茶公司会同佛厂办理。中茶总公司乃令滇中茶遂令佛海茶厂承办。海关则严格取缔外销茶私运出境。


佛海虽属边城,驻有海关人员,但佛海并非茶叶成交之地。茶叶必须外运,经过滇边打洛关出境后,通过缅印两地运到西藏边境才能成交,才能获得外汇。事实上不可能在佛海结算外汇,佛海根本没有外汇来源。经我厂与诲关人员多次协商,采取两全的办法,即茶叶出口时,许可用书面具结运输.先行出口,然后再结算外汇。

海关及当地厂商都认为次法可行,并由海关方面通令执行。由于结汇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外销茶叶才能得到货款,这才保证了茶厂的产销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