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茶马古道普洱香》:捧一杯香茶,闻一段岁月发布时间:2014/6/12
你很难在某一刻全面细致地了解透普洱茶,因为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于真正热爱普洱茶的人来说,它的魅力正在于此。这与人的一生的体验、经历,又何尝不是契合的呢?
宋代:沈括《本朝茶法》发布时间:2014/6/11
沈括的《本朝茶法》是一本专注茶税茶法的书撰于1091年,沈括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方面。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
宋代:赵佶《大观茶论》发布时间:2014/6/10
 《大观茶论》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精装版《茶论》汪莘野著-杭州出版社发布时间:2014/6/9
本书按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茶业经济(市场、经营、贸易);第二部分是茶叶区划、栽培;第三部分是茶文化、保健;第四部分是附件,重点介绍了巴基斯坦国试种茶树成功的技术文献及其茶叶生产经济效益预测,同时撰写了当代“茶圣”吴觉农和茶学奠基人之一李联标传略。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茶学系、茶文化系的重要参考书;对各类各级图书馆、资料室有很大帮助。
宋代:唐庚《斗茶记二》发布时间:2014/6/8
成稿于宋政和二年(1112)。实为402字的短文,清代陶珽编印《说郛》,将其作专书收入。该文记作者于政和二年三月,与二三友人在寄傲斋,取近在数十步的支龙塘水烹茶,“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然大较精绝”,据此可见宋时士大夫斗茶之风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发布时间:2014/6/6
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极力推崇建茶,对北苑建茶的源始、发展过程、品种都有详尽记录,因此为后人多方征引。文中析辨芽茶的品类,记录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可简始创银线水芽事,最常为人引用。《茶录》还对宣和间北苑所造茶一一记载了制造时间和品名,更将制茶所用模具一一记下,为研究北苑茶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茶解》 明·罗廪发布时间:2014/6/5
家孝廉兄有茶圃,在桃花源西岩,幽奇别一天地,琪花珍羽莫能辨识其名。所卢茶,实用蒸法如*茶,弗知有炒焙揉授之法。予理鄣日,始游松萝山,亲见方长老制茶法甚具,予手书茶僧卷赠之,归而传其法。故山山中人弗习也,中岁自祠部出,偕高君访太和,辄人吾里,偶纳凉城西庄,称姜家山者,上有茶数株,翳丛薄中,高君手撷其芽数升,旋沃山庄铛,炊松茅活火,且炒且揉,得数合。驰献先计部,余命童子汲溪流烹之。洗盏细啜,色白而香,仿佛松萝等。自是吾兄弟每及谷雨前,遣干仆人山,督制如法,分藏堇堇。迩年荣邸中益稔兹法,近采诸梁山制之,色味绝佳,乃知物不殊,顾腕法工拙何如耳。
邹家驹:《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发布时间:2014/6/4
邹先生是老茶人,文风平实、好读。和许多板起脸来对人进行普洱茶布道的茶书相比,这本书真是漫话,津津乐道,娓娓道来,充满爆料,轻松诙谐。但别以为邹先生没有见识。恰恰相反,书中流露出的许多见识是发人深省的。比如,邹先生书中强调的,云南普洱茶应该从传统"茶学"中独立出来,如果云南普洱茶再不摆脱传统"绿茶"、"茶学"里面的一些"关系",迟早要被整乱整垮!比如,被太强调普洱茶的"香气",那是绿茶里的概念。普洱茶再香,香得过龙井?
《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发布时间:2014/6/3
1993年4月,由思茅地区(今普洱市)主办“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树茶遗产保护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81位学者出席会议。这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76篇。会后本次会议的秘书长黄桂枢先生主编《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正式出版,选编了从向大会提交的76篇论文中的42篇论文。这是第一次研讨普洱茶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新观念,对于推动普洱茶的研究,对于普洱茶文化的探讨与传扬,对于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茶寮记》 明·陆树声发布时间:2014/5/29
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每与余相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终南僧明亮者,近从天池来。饷余天池苦茶,授余烹点法甚细。余尝受其法于阳羡士人,大率先火候,其次候汤,所谓蟹眼鱼目,参沸沫沉浮以验生熟者,法皆同。而僧所烹点绝味清,乳面不黟,是具人清净味中三昧者。要之,此一味非眠云跛石人未易领略。余方远俗,雅意禅栖,安知不因是,遂悟人赵州耶。时杪秋既望,适园无诤居士与五台僧演镇、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于茶寮中谩记。
《茗谭》 明·徐勃发布时间:2014/5/28
种茶易,采茶难;采茶易,焙茶难;藏茶难;藏茶易,烹茶难。稍失法律,便减茶韵。 谷雨乍晴,柳风初暖,斋居燕坐,澹然寡营。适武夷道士寄新茗至,呼童烹点,而鼓山、方广、九峰僧各以所产见饷,乃尽试之,又思眠云跛石人,了不可得。遂笔之于书,以贻同好。万历癸丑暮春徐煳兴公书于荔奴轩。
陆羽《茶记》发布时间:2014/5/27
原书已佚,北宋王尧臣的等《崇文总目》、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均载书目,但清人钱侗以为《茶记》即陆羽《茶经》。
唐代:温庭筠《采茶录》发布时间:2014/5/26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苏廙 《十六汤品》发布时间:2014/5/23
《十六汤品》是一本茶书,是点茶道的代表之作。对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释成十六种,将口沸程度分成三种,注法缓急则分三种,茶器种类不同分为五种,依薪炭燃料亦可分为五种,共计十六汤品。其约作于唐末五代,至迟也应作于宋初,其对茶艺、茶道及茶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唐代:释皎然《茶决》发布时间:2014/5/22
唐代诗僧,本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人。释皎然 是学家、诗人、茶人皮日休与陆龟蒙,他们比陆、皎后生几十年,也在湖州、长兴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考察,对释皎然、陆羽十分了解,总结了自周至唐的茶史、茶事,写成了著名的《茶中杂咏》,也总结了自茶叶生产到采制加工、茶具、茶舍……一系列知识与经验,形成了著名的“皮陆唱和”。而其中皮日休认为陆羽茶经很多地方参考了杜育的《荈赋》。
唐代:斐汶《茶述》发布时间:2014/5/21
作者斐汶,留给后人的似乎也是片鳞只爪的模糊形象,与《茶述》的命运惊人相似。斐汶的生卒年代已不可查考,我们只知道他是中晚唐时期的一个地方官员,曾任湖州刺史多年,似乎还颇有点政绩。而正因为在湖州为官的经历,让他得以充分接触了解茶事活动,从而撰写了《茶述》这样的不朽著作。
唐代:王敷《茶酒论》发布时间:2014/5/20
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它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已长,攻击彼短,意在承功,压倒对方。最后,《茶酒论》是这样结尾的:“两人政夺人我,不知水在旁边。”于是由水出面劝解,结束了茶与酒双方互不相让,一争高下的争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形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只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效果。《茶酒论》辩诘十分生动,且幽默有趣。茶与酒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胜负,作品十分生动有趣,使读者清楚地明白了两者的长与短,茶与酒相比,茶更显出宁静、淡泊、隐幽,酒更显得热烈、豪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性情,体现着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回味精典:许次纾《茶疏》发布时间:2014/5/19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朝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甚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该书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
唐末:毛文锡《茶谱》发布时间:2014/5/18
《茶谱》记载的饮茶器具有炉、灶、磨、碾、罗、架、匙、筅、瓯、瓶等。《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朱权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用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要掌握“三沸之法”,点茶要经“盏”、“注汤小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等程序,并认为“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陶谷《荈茗录》发布时间:2014/5/16
《荈茗录》约近一千字,分为十八条,即: 龙坡山子茶、圣阳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内容均为关于茶的故事。
共241条数据,分10页显示 当前第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