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万里茶路”风云巨变

发布时间:2023/11/14 11:33:36
字号:T|T

中国普洱批发网讯:“万里茶路”后来为何从武夷山转移到了羊楼洞?出口俄国的茶叶为何从武夷茶变为了两湖茶?

《转型中国:1864-1949》中写到:1864年不是转折点,正如1949年也不是转折点一般。历史没有‘转折点’。“公元1864年,我要说的故事,就从这个时间开始。这一年,不是历史的起点,也不是历史的终点。”

1864年,在古老的中国被叫做清穆宗同治三年。相比起咸丰时期的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这一年,历时13年之久,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被清廷平息,洪秀全病逝,李秀成、洪仁玕等人被杀。

不管它是‘伟大的农民起义’还是‘极端的邪教集团’,不管它是‘反封建’还是‘另一场封建’,它的破灭,对朝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同光中兴’随之而来。而它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巨大破坏,对这个故事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到很久以后。”

所有的结局都写在开头。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一路北上,到1853年,定都南京,影响到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钱塘河流域大片区域。“茶叶之路”的起点迅速收缩,武夷山茶路完全中断。晋商为了继续对俄茶叶贸易,放弃受太平军控制和影响的武夷山茶区,而开始将目光转向两湖地区。

刘晓航在《汉口与中俄茶叶之路》一文中记述:“最初,晋商主要采买浙江和福建的茶叶。清咸丰年间由于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们改采‘两湖茶’,以湖南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为主,就地加工成砖茶。”

之所以选择两湖为新的货源地,是出于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武昌府的崇阳、蒲圻两县交界处的羊楼洞、羊楼司一带地方,雨量充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生产和发展茶叶。

其二,地理位置好,处于江汉平原之东,交通便利,能大幅缩短运输路程。

其三,“两湖茶”的质量可与武夷茶媲美,这得到了俄国人的肯定。

赵荣达在《晋商万里古茶路》中写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阻断了武夷山的茶路,眼看着交货期限将到,茶货硬是送不出去,这可把晋商急坏了……无奈之下,晋商把现有的武夷茶和湖南、湖北一带收购的茶叶,全往俄国运了上去,晋商正苦于如何回答俄国人的责难时,情况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俄国人品尝了两湖茶叶后,竟连连称赞,要求晋商以后就供应这样的茶叶。晋商真是因祸得福,十分意外。”

于是,晋商在羊楼洞“指导土人,教栽培及制造红、绿茶之法”(注:戴啸州《湖北羊楼峒之茶叶》),并开办茶山、茶园,创建新的茶业。史料记载,崇阳、咸宁山区百姓,皆以茶为业,“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如雷、汗如雨”(注:《崇阳县志》)。

由于从前茶农交给晋商的散装品,体积大,重量轻,运输不便,且需将茶叶装入竹篓,踩压结实后,再行载运,颇有耗损。为了适应茶商的要求,从而出现了砖茶生产,也就有了后来的“川字砖”。

“羊楼峒(注:即羊楼洞)之始有砖茶,始自光绪初年,由山西商人开其端。其压制法极为幼稚,置茶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入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榨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注:戴啸州《湖北羊楼峒之茶叶》)以羊楼洞为中心的两湖茶区在晋商在运作下,大规模的生产青砖和米砖茶,通过“茶叶之路”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茶城”恰克图与俄商进行贸易。

这样的贸易形势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出现剧变。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58年),《黑龙江通商条规》(1859年),《北京条约》(1861年),《陆路通商章程》(1862年),都直接与经济贸易有关。

通过这些条约,沙俄取得了在沿海、沿江、沿边及内陆20多个商埠自由贸易和大幅度减免商税的特权。于是,俄商大批进入中国,贸易路线由原来的恰克图一路,扩展为四路。“五口通商”后,又开通了海上航线。

俄商直接深入产茶区,收购茶叶,并在汉口、九江等地设立机制砖茶厂,不仅销回俄国,还可以出口英法等国,“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史念书《清末民初我国各地茶业振兴纪实》)俄商经营中国茶的数量逐年上升,在中国出口茶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1868年的0.86%到1895年已经升为52.22%。

在这样的不平等竞争中,晋商遭受严重打击,“及至俄国通商后,所有大宗茶货,俱有俄商自行贩运,悉皆照章免税,内地商贾渐多歇业。”“俄商在汉口开设洋行,将红茶、砖茶装入轮船,自汉运津,由津出俄,运费省俭,所运日多,遂将山西商人生意占去三分之二。”(《刘坤一遗集》)

自此,始于《尼布楚条约》,盛于《恰克图条约》,衰于《北京条约》的中俄茶叶边境贸易和“茶叶之路”存在两个多世纪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俄茶叶贸易作为17世纪兴起的全球茶叶贸易的重要分支,表面上是因为随着俄商深入茶叶产区,开厂制茶,贸易方式的改变而衰落,实际上,与整个国家和这个国家代表的文明密不可分。

恰克图边境贸易繁荣的时候,正是国家处于“康乾盛世”的时候。羊楼洞砖茶大量远销俄国,是因为国家处于“同光中兴”。边贸没落,茶路中断的时间,正是清政府经历农民起义、帝国主义侵略,内忧外患的时间。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国家强盛,商贸才能兴旺,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更进一步说,中俄茶叶贸易的衰落不就是中国在骡马与轮船,封建制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吗?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

茶路、茶路上起起落落的人和事,除了让我们感旧之哀,或许还能思今之虑,也就是了。

文·图/王正琥, 1986年生于青海,祖籍南京,现居甘肃,戍边校尉之后,寺庙族人之辈。著有《亡羊路》,《昨天的故事》,《耶路撒冷的哭墙》,《三川》等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