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细谈中俄茶叶之路上的“万里长征”

发布时间:2023/10/19 12:46:13
字号:T|T

晋商从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武夷山下梅村开始,沿着各处茶源地一边收茶,一边贩运到俄罗斯和蒙古国边境城市恰克图。一条茶路走下来,即便万事顺利,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南方水路的汛灾、北方山路的匪患、塞外的风沙和路途中防不胜防的疾病,无不考验茶商的筋骨和意志。上一期我们循着晋商在南方茶源地收茶的路线考察,这一期我们就顺着晋商运茶路线,一步步重走这条风尘仆仆的万里贩茶路。

整条中俄茶叶之路的前段,基本上是顺着中国古代黄金水道运行。之所以称为黄金通道,是因为这条水路运输路线贯通了信江、长江和汉江流域,沿途经过的城市和码头,都是当年各省的经济交通枢纽。如中国古代四大商业重镇中就占了三席:河南的赊店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湖北的汉口镇。中国三大茶市中亦占了半壁江山:江西九江和湖北汉口(另外一个是福建福州)。另外,其它经过的地方来头也不小,例如铅山河口是昔日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湖北蕲春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

河口,寻找消失的红茶

我们寻访了中俄茶叶之路上各个茶源地,这些百多年前就成为茶叶供货商的产茶地,部分仍在继续生产,好几家还成为中国老字号。在几百年的岁月中,中俄茶叶之路上有好几处茶源地因为茶叶贸易的衰落而消失,就连其生产的红茶也销声匿迹了。这几年随着国内开始流行喝红茶,这些历史典籍上记载的名红茶重新进入各位茶客的视线。

当年武夷山一带所产的茶叶,都会通过江西的河口镇销往国内外,外地人把这一区域产的红茶统称为“河红茶”。如今的河口镇只是江西省上饶地区辖下一个小县城的一部分,曾经开满九弄十三街500多家店铺的繁华古镇,如今只剩下几家便民的药店和杂货铺,街上的行人不多。保留得最好是一家叫“金利合”的药店,建筑风格有点像徽派,始创于1875年,当年主要是为河口经商的外地人服务,例如水土不服的晋商或是翻越武夷山被蛇虫咬伤的挑夫。百余年过去了,铅山县周边许多山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乡还有到“金利合”配药的习惯,他们认为这里的中草药最可靠。这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的没有中断经营的百年药店,也是河口镇古街上硕果仅存的一家老店了。

询问老药店配药的伙计,古街上可有老茶馆、老茶栈的遗存?他说这条街有很多老房子,就是没有茶馆、茶店。很奇怪,只有一山之隔的河口跟福建武夷山市差别竟然这么大。那边卖茶的店铺成行成市,这边想找到一家都难。真难以想象不到百年间,河口镇可以衰落到如此地步。在老街四处打听以前河红茶相关的事迹,除了河岸上老码头和仓库有些关联外,其它都了无痕迹。听街上的老人说,以前从福建下来的茶叶都从河口镇运往各地,所以存茶的仓库和打包茶叶的打包行特多。当时外销茶叶采用的木质茶箱,主要在河口镇制造。另外,位于信江支流的石塘镇出产著名的连四纸,当年出口茶叶包装上精美商标的都是使用这种纸印制的,据说如今在俄罗斯恰克图博物馆里还保留着当年用这种连四纸印刷的茶叶商标。
景德镇,茶叶跟茶杯的邂逅处

山西的商人把武夷山上挑下来的茶叶在河口镇装船,沿着信江向西北行驶,过铅山、弋阳县城,一路向西到达鹰潭市之后,转向西北进入鄱阳湖。在鄱阳县姚公渡附近,晋商将景德镇出产的瓷器一起装船,浩浩荡荡地驶入长江,然后沿长江出海或到茶叶集散地汉口。此段水路是晋商万里茶路中最原始的水路,亦是江西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外销通道,可以说是茶叶跟茶杯的初次邂逅之处。

这一段水路在历史上曾经是全球最繁忙的水运路段,因为中国第一个通向世界的商品生产地——“瓷都景德镇”在此。在中国历史上,江西的景德镇与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和河南朱仙镇,并称为中国明清四大名镇。而景德镇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假如按照最便捷水路交通路线来走,晋商正常的运茶路线是不会到景德镇上货的。

其实中俄茶叶之路并不是纯粹运输茶叶,就好像丝绸之路也不是只卖丝绸。晋商沿途还会收购当地的土特产,例如武夷山的中草药、河口镇的连四纸、潞州的丝绸、上党的党参、沁州的小米、张家口的皮货……至于名声在外的景德镇瓷器,晋商肯定是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就算不大量贩卖,顺道带上一些赠送给蒙古王公贵族或俄罗斯贸易伙伴也是划得来的。如今在俄罗斯恰克图的民俗博物馆,保存量最多的收藏品就是产自景德镇的瓷器。 

谁代表中国? 

很多人都知道,英文China指的是中国,假如C变成小写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甚么英语将瓷器与中国说成china。最主要原因是跟中国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有关。宋以后出口到外国的瓷器,大部分是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明清更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外销的黄金时期,最多时每年输出高达百万件。不过这也只能说明其一。其实在宋代(中国大量外销瓷器的时间),景德镇地名叫“昌南”——昌江以南地区。昌江是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从现有的景德镇古瓷窑遗址分布图不难发现,五代到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址,大多分布在东河与南河流域,表明景德镇最早生产瓷器的地方是从昌南这里开始的。而在景德镇方言中的“昌南”汉语发音“Chang Nan”,与英文China的发音特别相似。外国人问这些精美的外销瓷来自何方?客商回答来自昌南,久而久之中国就变成了China了。

而茶的英文叫“tea”,是因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占据台湾,从闽南语中知道茶叫“te”,传到英国就将茶称为“tea”。中国各地方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中国向世界各国传播茶文化时的叫法也不同。在普通话中茶的发音叫“cha”,而晋商把茶叶卖到俄罗斯及周边的斯拉夫各国,甚至东欧等地。在俄语中“茶叶”发音是(、chai)。“chai”这个单词是不是跟China特别亲近呢?说不定就是因为茶叶,中国才称之为“China”。

贩茶的晋商们从南方风尘仆仆运回茶叶后,在晋中老家稍事休整后,就会赶着马帮重新上路。他们先过雁门关或张家口,一路北行,穿越茫茫大草原和戈壁滩,到达蒙古的库伦和俄蒙边界的恰克图(买卖城)。这一期“重走中俄茶叶之路”终极篇,我们顺着这条当年晋商走西口的出塞路。横穿欧亚两大洲,深入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国,重新寻觅这条消失在历史中的传奇之路。

长城骡马道,走南闯北出边关

雁门关是山西的咽喉,中俄茶叶之路前往蒙古草原有两条路:一条从雁门关出内长城后,走山阴县到应县,经左云县、右玉县,然后从明长城重要关隘——杀虎口(西口)出关。一出杀虎口就踏进了内蒙古境内的和林格尔县,再往前走就进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归化城)。

还有一条是从雁门关出关走山阴县、应县后到大同,然后顺着桑干河流域经河北阳原、宣化到塞上重镇张家口(东口)。在张家口整合其它出塞货物后,走张北、三台坝、大清沟至呼和浩特市。这两条路是山西人到口外(杀虎口和张家口以外的区域)谋生的主要出塞路线,亦是整条中俄茶叶之路的核心路段。

雁门关古道号称中国四大古道之一,曾经留下昭君出塞的车辙、汉武帝横扫匈奴的铁蹄……富甲天下的晋商从这里走向大漠、戈壁,这里是中俄茶叶之路上晋商驼队的必经之路。今天,我们重走茶叶之路,沿着千年商道来到雁门关时看到这古代古战场留下来的军事遗迹。

在旅游大开发的浪潮下,雁门关在前几年就开始大修,除关楼外,与关楼连接的长城也修复了。关楼的遗存城楼牌匾、碑文、旗杆等文物还在。当年茶叶之路上的驼队,载着数以万计的茶叶或其他货物过雁门关。登上关楼可以看到在高山峻岭之中,古代宏大的边关军事联防工程。虎踞龙盘的万里长城沿着高山峻岭的山脊伸向远方。向老乡询问当年的雁门关古商道现在还能不能走?老乡回答道:“还可以走,但是长久没有修路,路不好走。车子肯定过不去,只能徒步走。”

虽然很想沿着当年晋商所走过的贩茶路走一段,感受当年风尘仆仆走马帮的感觉,众多的行李使我们打消了徒步念头。沿着S210省道出雁门关,该国道是在古代茶路上修建的。从山阴县到应县,走左云县到右玉县就到了历史上着名的走西口关隘——杀虎口。从雁门关出来后,公路两旁就不时出现长城和城堡。远山上烽燧和长城连成一线,在蜿蜒的山顶上时隐时现。这一条古时的边界线,提醒着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草原驼道,瞻前顾后走戈壁

晋商把茶叶运到张家口或杀虎口后,整合货物和驼队,便开往蒙古和俄罗斯。开始了中俄茶叶之路中最艰难的一段,他们牵着驼队从刺勒山、阴山脚下南麓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市)出发,翻越阴山山脉到可可以力更(武川县)、四子王旗、赛汉塔拉、赛乌素,最后走到草原边陲小城二连浩特,再从二连浩特穿越草原和戈壁沙漠到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从西口(杀虎口)出塞,我们沿着长城的烽燧一路向大漠深处前进。从杀虎口出关到内蒙古首府呼和特市,仅仅100多公里却像走进一个文化长廊:这里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鲜卑拓跋氏的龙兴之地和旅蒙商家互市所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和融合。你或者会对呼和浩特这个塞外边陲重镇的2,300年历史感到疑惑,它那独特历史文化气质的根源在哪里?透过中俄茶叶之路这条古商道就可以寻找到答案。

生活在蒙古、俄罗斯远东的百姓,除了生产少量生活必需品外,其它的生活日用品都要靠“旅蒙商”运来。货物从关内运来,再由归化城的商号运到蒙古及俄罗斯等地。几万峰骆驼驮运着货物从归化城浩浩荡荡出发,成为史上最为壮观的运输驼队。当时在呼和浩特从事旅蒙商贸易人数就有几十万人之多。中国的茶叶就是由这些驼队运往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周边地区。这一带对中国的茶叶需求量超过其他地区,仅砖茶一项,一般年份的销售量也在几十万箱左右。茶叶之路史料是这样记载的,“茶路的繁荣促进了归化城(现在呼和浩特)的发展,归化城的迅速崛起又带动了周边的村镇。由于归化城处于一条国际商路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说起来令人遗憾,如果你向当今年轻的呼和浩特人打听中俄茶叶之路,很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茶叶之路重镇。如今在呼和浩特市,与茶叶相关的遗迹很少,以前旅蒙商的茶店、客栈随着政府西部大开发进程都拆得一乾二净。

当晋商把茶叶卖给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商后,中国段的中俄茶叶之路算是全部走完。但这些茶叶尚未完成它的旅途,而是在俄罗斯境内开展它另外一趟万里之行。俄国茶商在夏季坐船溯河北上,抵贝加尔湖后沿安加拉河西行,辗转往叶尼塞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再转往托波尔河,到达乌拉尔山脉之伊尔毕特。冬季时利用雪橇经叶卡捷琳堡抵莫斯科,之后再前往圣彼得堡,全程接近12,000公里。

在1905年以前,俄国运送茶叶的方法,跟中国差不多,都是靠畜力。当西伯利亚铁路全线开通后,俄商先是在中国湘鄂两省收购茶叶,然后在武汉通过长江运送到上海,再通过海运转送到天津港或直达俄罗斯的远东第一港口海参崴(海参崴),从那里直接透过西伯利亚铁路把茶叶运送到俄罗斯全国各地市场。

莫斯科,曾经的茶叶集散地

古代的俄罗斯,统治者都在权力所在地建立城堡。再在城堡四周筑城池;城堡选址在河边或湖畔山丘上,城堡后方有山作屏障,城前有水护卫,城堡四周有高墙及塔楼,塔楼设射击位置以防敌人来犯。城堡外面为市集,小商贩及手工艺匠云集,人群接踵往来,市面继而繁盛起来,因此市集及房舍便连成一片,成为新城市的中心,这样的城堡称为“克里姆林”,当年中国茶叶运抵莫斯科后亦以克里姆林外市集为集散地,历数百年后至今代表城市中心的位置仍不变,红场入口处地上“0公里”地标表示这是国家中心点。莫斯科市内西式餐饮林立,但仍不乏喜欢红茶者,如要享受真正中国茶则需前往位于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北京饭店”,这家饭店于苏联年代已经营业,至今已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