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茶艺基础篇:品茗用水知识

发布时间:2014/6/6 12:03:10
字号:T|T

自古以来,茶人们都非常重视煮水,认为只有水煮得好,才能保存茶性,泡出滋味,所以积累了不少煮水的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有“三沸”之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意即煮茶时不可超过三沸,否则就煮过头了,不可再饮。陆羽采用的是目测法,因为唐代煎茶用的是敞口的锅,可以目测。宋代煎水改用“铫”,一种有柄有嘴的容器。由于“铫”细口有盖,目测汤水比较困难,所以宋人辨别水沸程度采用的是听音法。南宋李南金认为“背二涉三”的水最佳,即煎过第二沸,刚到第三沸时,煎茶最好。他还以诗辨水:“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户呼缥色绿瓷杯。”意思是水初沸时如虫声唧唧,犹如万蝉齐噪。二沸如同千辆重载大车驶过。到了松涛骤起,涧流喧泄。已是三沸,应立即注入放好茶末的绿瓷盏中。

 古代用水标准

郑板桥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的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古人评水,运用的是感性经验,依靠的是视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陆羽《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即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以水源辨优劣。“其山水,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这种方法根据的是感性经验,有一定的道理。泉水经过砂石过滤,又处于流动状态,因而比较洁净清爽,水质也相对稳定;江水含有一定的泥沙,比较混浊,容易受环境污染;井水是浅层地下水,缺乏流动,水源易受污染。但是这种说法也有明显的不足。泉水由于水源不同、流经途径不同以及溶解物质不同,其质地必有差异,并不是所有山泉都是上等的泡茶用水。有些山泉中含有硫磺等有害物质,甚至都不能饮用。相反有的井水质地优异,超过江水,甚至胜过泉水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很多茶学专家认为,泡茶并不一定非要选取泉水,天下如此之大,哪能处处有佳泉,所以要因地制宜,学会“养水”。

 2.以感官来鉴别水质。如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后人又在他提出的美水基础上,增加了个“活”字,从而完善了泡茶之水的评判标准。即:“清、活、轻、甘、冽。

 (1)清,就是要求水无色透明,无沉淀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活,就是要用流动的水。苏东坡在《汲江煎茶》道尽了烹茶用水之道: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此诗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里,亲自临江汲水煎茶的生动场面。诗中所描写的天上人间、明月清江、雪乳翻腾、松风作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烹茶场景,风声、水声、打更声的巧妙结合,使整个画面有声有色,妙不可言。

 (3)轻,是指分量轻,比重较轻的水中所溶解的钙、镁、钠、铁等矿物质较少。矿物质溶解得越多,特别是镁,铁等离子越多,泡出的茶汤越苦涩,所以水轻为佳。根据现代化学分析,每升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不到8毫克的为软水,硬水重于软水。用硬水泡茶,茶汤色变,香味也会大为逊色。一般来说,通过煮沸可以变为软水的硬水称为暂时硬水。古代鉴别水轻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衡器测量,乾隆皇帝就曾以银斗称量天下名泉。

 (4)甘,就是水一入口,舌与两颊之间产生甜滋滋的感觉,颇有回味。明人屠隆认为“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5)冽,是指水在口中使人有清凉感。因为寒洌之水多出于底层深处的矿脉之中,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现代科学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雪水、雨水才是纯软水,最宜泡茶。因此古人称雨水、雪水为天泉。陆羽品水,也认为雪水是很好的煮茶用水。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有“泉从石出清且洌,茶自峰生味更圆”的说法。

冲泡好一款茶看似简单,且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茶汤的最终质量。因此作为爱茶之人必须熟练掌握茶具的选配、茶叶用水以及茶叶的冲泡等知识与技巧,不能贪图方便草率了事。下期介绍“泡茶技巧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