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一碗水”普洱茶传奇

发布时间:2013/11/5 10:47:05
字号:T|T

清道光21年(1841)春,景东无量山曼等,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路上,两匹快马一前一后,疾驰在山路上。跑在前面的是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是一个20岁左右的后生,高鼻梁,大眼睛,身穿青色对襟布衫,背着一个大包袱,一根大辫子在脑后一颠一颠的;紧随其后的是一匹枣红马,骑马的是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面色白净,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两片大刀眉漆黑如电,身穿褐色布袍,背着一方型包袱,乌黑的大辫子摔在胸前,两匹马打着响鼻,在山路上疾驰。

太阳的脸越来越红,快要掉到山尖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只听得山风阵阵,松树哗哗作响,书生快马加鞭,赶上那后生道:“山宝,我们快要到一碗水了吧,找个人家住下吧。”后生道:“二叔,现在我们离最近的人家也还有六里地哩,要不是刚才为了帮那些买茶的人,我们现在早就吃上三大爹家的野猪干巴了。”说完后,后生还砸砸嘴,这一说,那书生才感觉到肚子擂响了战鼓,人是铁,饭是钢,还是赶快找个人家打尖吧。于是书生夹紧马肚,“吁”的一声,只听得马蹄踏踏声,在山谷里回响。

走了约莫三里路的光景,后生的马喘着粗气,止步不走了,马身上大汗淋漓,白马体力透支了,后生跳下马,从马背上的口袋里掏出马料,喂上马。书生也跳下马,把马拴在一棵树上。太阳已经挂在山尖上,树林里的鸟儿大多已经归巢了,还可听到晚归的鸟叫声,不时夹杂着一声黑长臂猿的啼叫。此处山高林密,古木参天,一条山道顺山而出,右靠山,左临深谷。山路旁杜鹃花怒放,灿烂若霞。可他们顾不得欣赏这山中美景。歇了一袋烟功夫,忽然,只听得前面树丛哗啦作响,山风中传来一声沉闷的怒吼,还伴随着一阵阵呼哧呼哧的喘息声。“有熊,二叔小心!”后生一个箭步,跳到白马身边,从马蹬上抽出一把匕首,闪到一棵树后,顺手从身旁拣了一根树枝攥在手里。书生疾步走到树旁,解开绳子跨上马,就听得“呜”的一声吼叫,一只黑熊从树林里蹿出来,扑向那拴着的白马,山宝从树后跳出,挥起树枝甩向黑熊,树枝应声折断,黑熊转过身来对付山宝,山宝只好动用匕首刺向黑熊,黑熊受伤后退,大怒,站起来张开熊掌抓向山宝,这黑熊又肥又大,熊掌尖利无比,挥掌抓向山宝,可惜山宝匕首太短,正面对峙对黑熊没什么威胁,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书生夹紧马肚,抢上一步,从背上取下那包袱,砸向黑熊的头部,包袱散开来,里面全是书,黑熊被砸懵了,楞了一下,转过身后又向书生扑来,枣红马受惊,嘶鸣着高高跃起,将书生从马上摔下,跌落在箐沟里,然后马一溜烟的跑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山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听“轰隆”一声响,火石电光一道,射向黑熊,黑熊吓坏,遁入林中去了。山宝回头一看,才发现开枪的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头发花白,精神攫铄,身穿粗布对襟开衫,外罩一件老羊皮褂,手拿一杆自制的老火铳,背着一个背篓,对山宝说:“小伙子,吓着了吧,快去看看你的同伴怎么样了”。山宝急忙奔向箐沟边,急喊着:“二叔,二叔,你怎么样了?”一边拨开树丛往下找,只见书生斜靠在一棵大树杜鹃上,而下面就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山宝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吉人自有天相,要没有这棵杜鹃树,后果不堪设想。

天色暗下来了,老人点燃了明子火把,和山宝一起把书生架起来,一点点往上挪,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书生搬上来,又把他扶上白马,牵着马慢慢往前走,可枣红马却不见了踪影,山宝很着急,泪花在眼框里打转转,老人说:“小伙子,现在最要紧的是人,我们要快点回去,看看你二叔的伤势如何,马只有等到明天再去找了。”山宝只好跟在老人后面牵着马往前走,约莫走了一顿饭的功夫,终于在山坡上见到一间石砌的房子,房子四周是一片大树,老人来到门前,高声喊到:“茶花,快来帮忙,有客人来了。”随着一声清脆的应答,屋里跑出来一个姑娘,动作麻利地和老人及后生一起把马上的书生搬下来,放到床上,又忙着打水来给书生擦洗伤口。

老人把马拴到屋后的牛圈里,急忙来看书生的伤势。姑娘点上平时难得一用的核桃油灯,照着老人察看伤势:只见书生脑门上有一片擦伤,左腿也受了伤,两只手臂上也有不同的擦伤,不过这些伤均是外伤,没有伤到筋骨;书生从马上摔下来时受到撞击,以至头部受伤,是轻度脑震荡,造成一时意识昏迷,老人仔细察看了书生的伤势,对后生说:“小伙子,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又查看了山宝的左手臂,衣袖被抓破,手臂被抓出血道道,老人对姑娘说,“茶花,去把我那些草药拿下来!”茶花答应着搬过木梯,爬上用木板搭起来的堆放杂物的楼梯间。

茶花从上面拿下来许多把草药,还有几个土罐。老人接过后,找出几味药,要茶花把它煮到早晨打到的那只野鸡里面,然后从土罐里掏出几个药包,是粉状的药末,把药撒在书生的伤口上,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好,“好了,伙子,你二叔现在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又给山宝的手臂上了药,后生哽咽着说:“老人家,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老人说:“伙子,你见外了,这是我们无量山人应该做的。我且问你,看你们叔侄二人,不像一般客商,你们这是上哪去?”后生说:“我们是曼等洼子村的,赶去县城集中,我二叔准备进京城参加会试。”老人道:“怪不得,我就说怎么这两个年轻人都是文绉绉的,原来是洼子村的,莫非是刘家的?”后生道,“正是。”“哦,那么说你们是无量山澜沧江边有名的刘氏七大支中的后代?”“是的。”“这刘家的祖辈因对朝廷有功,被封为光禄大夫,听说已经世袭四代了;并且还听人说这刘家乃书香门第之家,耕不废读,最是重视读书,那一品诰命的老夫人,家教极严,这在无量山可是远近闻名的。”“是啊”后生道,“像我二叔,从小就喜爱读书,五岁上学,《四书》《五经》是读得滚瓜烂熟;吟诗、做对,这方圆几十里无人能及,;并且是练得一手好字,这字也是远近闻名,过年时,请他写对联的人都排到大门外;我这二叔是最受老夫人喜爱。听二叔的老师讲,他们这些年都没有见过像二叔这样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认为二叔此番进京应试,一定会有好结果。”“太好了,这可为我们无量山人争光啊”老人拉着后生的手说。

这时,书生醒过来了,山宝喜出望外,茶花端来了一碗茶,让书生喝了下去,喝下茶后,书生意识渐渐清醒,只觉得头痛欲裂,老人忙吩咐茶花去打了碗鸡汤,让书生喝下,然后让他休息。老人叫茶花和山宝吃饭,自己盛了一碗饭,边吃边守侯着书生。晚饭很丰盛,有野鸡肉,烤麂子干巴,还有一盆煮佛手瓜,一碗凉拌树花,只是饭是包谷饭,糙口难以下咽,但山宝早已肚饿,一口气如风卷残云般,吃下了三大碗饭。

书生迷糊了一会,又醒过来,茶花端上饭菜,专门为书生蒸了一碗白米饭,又有那老人配的一些补脑的药炖鸡,书生面对这素昧平生的爷孙两人的真情相助,感动万分,拉起山宝给老人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道:“我们叔侄二人全得老人相助,真让我们不知要如何感谢才好?”老人笑咪咪的对书生说:“好后生,养好身子,到京城去考一个进士什么的,让咱们无量山人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书生再次谢过。这一夜,山宝和书生就投宿在老人家。

第二天鸡刚叫,大家都起来了。山宝须得回家报信,带上几本已损坏的书回去换,还要去寻找枣红马,如果找不着,只有另带一匹马来。此地离洼子村还有近两天的路程,茶花为山宝准备了两个饭团及咸菜,带在路上做干粮。山宝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二叔,又拜托这爷孙俩照顾他,骑上白马赶回洼子村去了。

雾气渐渐散开,林中的鸟儿唱得更欢了,偶尔还可听到黑冠长臂猿清亮的叫声。初春的无量山,早晨还带着阵阵寒意。经过一夜的休息,书生感觉到头已经不像昨天晚上那样疼了,但还是有些晕沉沉的,身上的那些擦伤还隐隐做痛。吃过早饭,老人自要上山去寻找草药,来给书生治伤,并找出一饼褐色的茶,吩咐茶花泡给书生喝。

老人走后,茶花烧开一铜壶水,把那茶扳下一小块,放在瓷壶里,待茶泡开后,把茶水滗出来,又重新冲上水,等茶味出来后,才把茶水倒在茶碗里,端给书生喝。书生接过碗一看,那茶汤如同宝石般红亮,一嗅,一股淡淡的陈香袭来;喝上一口,只觉那茶汤滑润如上等之绸缎,入口如橄榄之回甘,汤味醇厚,实乃上等之普洱茶!书生想,自己家几代人居住在无量山,家有很多古茶树,有很多树龄已近千年,每年都可采摘不少古茶,制成青饼后卖给那些外来的普洱茶商。自己的祖父、父亲皆为喜好茶之士,家里藏茶不少,自己也喝过不少好茶,却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口感的茶,于是问道:“茶花,你们家的茶怎么这样好喝呢?”茶花说,“你来看看。”

书生扶着墙壁,到屋后一看:好大一片古茶树,在无量山的云遮雾罩之中若隐若现,估计有几百棵,每棵树都比碗口还要粗,上面长满苔藓和寄生植物,正在滴滴答答的往下滴露水。可从这些茶树上又看不出什么,这不是无量山随处可见的古茶树吗,自己家里也有啊,书生心想。茶花道:“可不要小看我们这些茶树,我们这里名唤‘一碗水’,除了有几千棵老茶树外,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云雾缭饶,空气湿润,最适合老茶生长,你看这茶!”茶花说着从树上摘下一芽茶,递到书生面前,只见那茶顶着毛茸茸的白尖,还带着一头雾水,书生把茶放到嘴里一嚼:没有苦味,一股清爽、回甘的味道充溢口中。“不错”书生道。“还有呢,我们这‘一碗水’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有一眼甘泉,只有一碗水那么大,过往客商到这里常常要排队取水,人们都说这水喝了解疲乏、驱百病、强身体,所以水往往供不应求,如果用这水泡出来的普洱茶,那才叫好喝哩”茶花兴致冲冲的说。书生道:“好茶还得有好水泡,你们的‘一碗水’看来可以和无锡的‘惠山泉’媲美啦!”“那当然了。”书生接着问:“茶花,你可知茶叶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茶花扑闪着大眼睛说:“我听爷爷讲茶叶最早是做药用的。”“对呀,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早期人们饮茶是用来解毒的。在《神农本草经》上说,‘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所以说茶具有醒脑、提神的作用。常饮茶可以治病疗疾、延年益寿。”

且说这茶花家姓冯,爷爷名叫冯一山,是附近有名的老猎手,也认识许多草药。这无量山是座宝山,物产丰富,珍稀动物、植物的什么都有,尤以产茶出名,像一碗水、凤冠山等地,都出好茶。近年来过往客商增多,尤其是做茶生意的人,所以茶花的父母,遂到前面一个名唤“芹菜塘”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客栈,把茶花15岁的弟弟也带走了,家里就剩下爷爷和茶花。平时就靠采茶、采草药、种山核桃、种点包谷、黄豆为生。这茶花的爷爷是个古道热肠的老人,经常帮助那过往的客商,也有人常到他家借宿。孙女茶花聪明伶俐,还读过几年的书,是个大方、能干的姑娘。

晚饭时,爷爷回来了,老人从山上采回很多草药,还打到一只野兔。老人择了几味草药放在土罐里煨上,又查看了书生的伤口,没什么,茶花做饭,饭后,让书生喝了药,早早休息了。

第四天,书生感到头痛减轻了,身上的伤口也日见好了。傍晚,山宝从家赶回来了,还带着管家刘四顺,以及本家的医生王德荣,最令人惊奇的是枣红马也跟回来了。原来这枣红马当时被黑熊惊吓,竟跑回洼子村去了,刘家人一看枣红马自己回来,是万分焦急,急忙派出人四处寻找,第二天下午在路上碰到山宝才知发生情况,山宝把事情秉报与老夫人,老夫人急得老泪纵横,非要跟山宝去看看自己心爱的二孙子,家人苦苦相劝说山路难走,并且山宝讲此去路上遇到那住在山上的爷孙两人,待他们如何之好,尤其是那老人的神奇,老夫人听了方才放下心来,忙叫山宝带上银两、红糖,上等的绸缎,送给老人,老夫人道:“这是天助我玉昆儿啊,此去京城考试一定会有收获!”。老夫人吩咐家人准备好一切用品,让山宝带上人及枣红马赶回一碗水去。

山宝和四顺把银子和绸缎拿出,送与老人,老人说什么也不收下,最后,只要了点红糖和一段红绸。王德荣医生查看了书生的伤势,擦破皮的地方已经开始结痂了,伤口长得很好,头也不怎么疼痛了,是用过安神及镇痛的一些药,“老人家,你真是太神奇,玉昆这个伤,没有个十天半月的,是好不了的,真的太谢谢你了!”王得荣连声致谢。“哪里,哪里,我不过是给他用了一些无量山最常见的草药而已”老人道。“还有我们这里自产的茶,喝下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茶花,给客人来一罐烤茶”。茶花把茶叶放到瓦罐里,在火上烤香,冲上开水,给客人盛上一杯,“好香的茶哦,还有回甘味”四顺道,“山宝,你要少喝点,这烤茶厉害着呢,喝了睡不着觉”。“四爷,我们无量山人从小喝茶,这点茶算不了什么”。山宝端过茶碗一口气饮下。这里,老人和王荣德在琢磨给玉昆喝普洱茶的事,两人一致认为,以目前玉昆的情况,最适合喝普洱茶,因为他很快要到京城考试,熟背功课天天用脑,而普洱茶正好有醒脑提神的作用,还有那消炎、杀毒的作用,对玉昆的伤口也有好处,且玉昆从小脾胃弱,喝普洱茶最不伤胃,还有助消化。最好是让他随身带着普洱茶。

这一夜,老人和王荣德聊到鸡叫才合眼,屋外大山已是大雾蒙蒙。

天亮了,由于玉昆伤势已好转,且有老人和茶花山宝的照护,刘四顺和王荣德将赶回洼子村去秉告老夫人和家里这里的情况,一家老小正等得焦急着呢。两人谢过老人和茶花,并请他们到洼子村去做客。

玉昆还得休息几天,才能骑马赶路。山宝和爷爷负责地里的活,茶花则负责做饭,照顾玉昆。这茶花虽然还不到18岁,做家务活却是一把好手,每天忙里忙外,做饭、拿菜、喂猪、洗衣,忙得小脸红扑扑的,玉昆很是过意不去,对茶花说:“你跟我的妹妹一般大,每天让你忙来忙去,真是对不起你了”。茶花说:“我每天都这样,习惯了,自从父母和弟弟走后,我和爷爷在家,总觉得家里空落落的,你们来了可好,我和爷爷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说什么对不起的话啦,这可就见外了。”玉昆道:“茶花,我此去京城考试,若考中了一时半会还回不来,若考不中很快回来,你想要点什么东西?”茶花道:“我不要什么,二叔(和山宝一块叫)你肯定能考中,你考中了如果在京城做官,我和爷爷想到京城看看,行吗?”“没问题,到时候我叫山宝来接你们。”茶花高兴极了。

玉昆又在冯家住了三天,这几天主要是休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杯普洱茶在手,就开始复习功课。伴着无量山清晨的云雾,和着树林中清脆的鸟鸣,就着普洱茶喝后的神清气爽,玉昆觉得这种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其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无量山山清水碧,自己岂不兼有了二者之乐!高兴之余,不觉随口吟出一联: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只是玉昆的伤还未全好,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但离考试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了,所以必须抓紧时间看书,看一会休息一会。

第三天晚上,茶花杀了一只鸡,蒸了些自家腌制的火腿、泡肝、香肠,还有野猪干巴,炒了一些山茅野菜:白花、棠梨花、刺苞菜,还有猪骨头参煮蚕豆,蒸了甑白米饭,爷孙俩和玉昆叔侄俩四人一起吃了这顿丰盛的具有山里特色的晚饭。这无量山出产的火腿、腊肉远近闻名,因无量山气候寒凉,腌制火腿可存放两年以上,烹制出来味香色红,口感上佳;况且无量山物产丰富,各种山茅野菜应有尽有。老人拿出自酿的包谷酒,请大家喝上一口,玉昆感谢老人和茶花这几天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先喝下一口,大家也都喝下。茶花喝下一口后更是面若山茶,火塘里的火忽闪忽闪的,照得茶花的眼睛如同无量山的清泉般澄澈、透亮,也照得年轻后生山宝面红耳赤。却说这山宝这两天是暗暗喜欢上了美丽、大方而又勤劳的茶花,但又不好说出口。而茶花和爷爷喜欢的却是玉昆,这一点玉昆不是看不出来,茶花的“我和爷爷想到京城去看你”一句话,不正是心声之流露吗?只是自己此去是上京城应试,这儿女之间的事没有时间去考虑,况且自己已娶妻室,妻子周氏性情耿直,脾气急燥,然而持家有方,自己若是再娶,必要征得老夫人和妻子的同意,再说此去京城山水迢迢,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乡,可不能把茶花这样好姑娘的终身大事给耽误了,自己也看得出山宝喜欢茶花,“君子成人之美”呵,这样一想,心里就有了底。

火塘里的火渐渐的小了,一山老人就着火光吸着水烟筒,老人慢条斯理的对玉昆说:“进京城考试要为我们无量山人争光,做了官可不要忘本,要做咱老百姓喜欢的清官喔,要记得回无量山来看看啊。”

茶花也道:“可要记着来接爷爷和我到京城去逛喔。”玉昆道:“一定一定,我不会食言的。”山宝道:“我来接,这个任务就包在我身上啦。”“谁说叫你来接啦”茶花说。“不要你宝哥来要那熊哥哥来”山宝贫嘴道。“喔,感情那黑熊是你亲哥”茶花拧了山宝一下,两个年轻人打闹着,玉昆在一旁收拾着书,这一夜,大家都睡得比较晚。

鸡叫三遍,茶花和爷爷起床,做好早饭,玉昆叔侄起来后,山宝去料理两匹马,把一切准备好。吃过早饭,老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两饼一碗水普洱茶赠与玉昆,并拿了两小包药粉让玉昆带在路上服用。玉昆山宝谢过这爷孙俩,,山宝拿了十两银子送与老人,老人一下子不高兴,说山宝见外,让山宝收起银子。玉昆拿出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写下了四个字——“义满无量”,又把昨天看书时想到的对联,一并写好送与老人,爷孙俩喜出望外,要知道,得玉昆的一对联,是很不容易呵!老人把字收藏好,准备街天托人带进城里去装裱。茶花送了两双绣花鞋垫给玉昆和山宝。出发了,爷爷拉着玉昆马的缰绳,缓缓走着,茶花和山宝跟在后面,走过一段石砌的栈道,来到大路,玉昆和爷爷紧紧握手道别,老人又来到山宝身旁,和他握手,茶花也是急得泪水涌出眼框,山宝的眼睛也红了。大家彼此道过珍重后,两人上马,再回首,凝望待他们恩重如山的爷孙俩。玉昆、山宝上马向老人作了一个揖,一拉缰绳,马蹄踏踏,迈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

玉昆此去京城考试,即考中了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进士,在翰林院供职,做了仕讲、侍读学士(后又做国史馆副总裁,经筵讲官,专职教授过同治皇帝),玉昆在京城步入上流社会的圈子。清朝自乾隆皇帝以来,宫廷和上流社会都盛行喝普洱茶,上品的普洱茶受到人们的追捧。而玉昆在家里即养成了喝普洱茶的习惯,自己也带了普洱茶到京城。一天,玉昆在给同治上课,课间休息时,玉昆从自己带了的茶壶中倒出一杯茶水,引起了同治的注意:只见那茶水如宝石般透红,色泽明亮。同治也还是个好奇心重的少年,问起老师此茶产自何处?玉昆便答道:此乃自己家乡滇南无量山所产之普洱茶——名叫“一碗水”。同治即打开老师的紫砂茶壶看那上面的茶叶:是大叶古茶,呈深褐色,想不到的是此种颜色的茶泡出来的茶水竟然会是那么好看的宝石红!正在这时,慈禧太后来了,原来太后是要来看同治的功课,专门来到上书房,看到同治在翻弄茶壶,便问这是怎么回事?同治回答说是老师从家乡带来的普洱茶,颇有特色。太后即命身旁的太监倒了一盅茶,把茶水端过来一看,果然与众不同。太后便问起茶产地的情况,玉昆简明扼要的讲了家乡无量山乃普洱茶原产地之一,所产普洱茶在东南亚及国内的川藏地区小有名气,太后听了很感兴趣,吩咐太师第二天来上课时将那唤做“一碗水”的普洱茶带来看,太后并问了同治功课的情况,玉昆如实秉报:同治帝资质聪慧,课业还不错,但有时贪玩,功夫还不到家。太后吩咐一定要对同治的功课从严要求,否则以后怎么管理江山社稷等。玉昆一一答应。

第二日,玉昆上课时带来了那一饼“一碗水”的青饼,把它交给了同治帝,告诉同治这茶饼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如果存放时间越长,它的口味将更加独特。帝命随身太监收好。这一日,同治让老师特别为他讲了普洱茶的历史及制作方法,帝对普洱茶马背上自然发酵的这一细节格外关注,与老师探讨起普洱茶口味的问题,认为那古朴纯正的口味,可能与它自然发酵的这一特点分不开。于是同治对老师道:普洱茶乃大自然对滇南人民之馈赠。老师道:皇上所言极是,普洱茶可以说是上天对勤苦的滇南人民的回报。于是,老师与同治谈起了饮茶名家汉代的杨雄和司马相如,以及唐代士人的以茶点会友,称“茶会”、“茶宴”、“汤社”。宋代的文人则流行斗茶,斗茶也称“茗战”,是文人集体品评茶优劣的游戏。同治对斗茶颇感兴趣,老师又介绍了北宋名人范仲淹《斗茶歌》中的部分: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老师还比试了斗茶的动作,同治问道:斗茶输了如同降将,有那么严重!老师道:斗茶如闯阵,过不了关者,自然败下阵来,输者自觉没脸面,其羞耻也和降将差不离。最后,老师还提到著名的“吴中四杰”:文征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皆喜爱饮茶,文、唐二人有多幅茶画流行于世。这些茶人轶事引起同治帝的关注,同治即吩咐第二日要将皇宫中所藏之茶画找出来看。茶为“国饮”,文人很重视其中蕴藏的文化,皇上也不例外。就这样,玉昆和他所带来的无量山普洱茶在宫庭一下子声名远扬,找他品鉴普洱茶的人很多,大家都想看看来自无量山的普洱茶,可惜玉昆带来的茶不多,他把从家乡带来的普洱茶分与了几位大学士,他们都是同治帝的老师。又把剩下的那点一碗水分了些与翁同和。

且说玉昆在仕途上的顺利,更加让他思念家乡及亲人。早在玉昆考中进士的第三年春,就派山宝回家,一来是接家眷进京,二来是到一碗水去接恩人冯一山一家。可是山宝到了一碗水后,发现石头房人去屋空,没有找到那爷孙俩,向旁边的人家打听,只听说老人上山时摔伤了腿,早已被茶花的父母接走了,山宝又赶到芹菜塘去找,有人说这家人生意做得不错,已搬到县城里去了,山宝马不停蹄来到景东县城问,城里人说这家人在年初就搬到普洱去了,山宝灰心至极,又托人下去打听,可回来的人说没有这样的一家人,山宝还是没有放弃,只要有人去威远、普洱一线,他就请人去打听冯家人的下落,最终都没有结果。山宝在家休整了十来天,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月底,天气转暖,自带着二婶,两个侄儿上京城了。

妻儿的到来,让玉昆喜出望外,可一听山宝说一山老人一家没有找到,多方打听也没有消息时,玉昆感到格外怅惘。尤其在皓月当空的晚上,玉昆常常对着自己面前的那一盅普洱茶,思想已飞回那如圣哲般的巍巍无量山,眼前经常出现一山老人那温和、慈祥的面容,和茶花那可爱的笑脸。“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孟德诗道出我心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山一家对自己可是有救命之恩哟,可这报恩要等到什么时候?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可是答应过茶花要带他们爷孙俩到京城的。想到这,耳旁似乎又响起一山老人的话:玉昆,你可要为我们无量山人争气,做一个清官啊。想到这,玉昆长叹一声,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做个好官、清官,为无量山人争光,并以此来报答像冯一山一样对自己有恩之人。

后来玉昆在做主考官时,坚持唯才是举,考核择优,为国家选拔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品学兼优的人才参政为官,是公任的“知人,识士”的好学官,像曾国荃、张之洞等。 1861年,任兵部、工部右侍郎及礼部 、户部侍郎时,因连升官职 ,遭人忌妒诬陷,辛酉政变爆发,被列为肃顺的党羽受牵连罢官,问题澄清后,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特旨起用。1864年刘昆即以九卿身份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与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一起主持因太平天国起义而中断12年的第一场江南乡试,而当曾李二人打听到江南乡试由德高望重的翰苑老前辈刘昆前来主持时 ,皆大喜过望,认为朝廷对此次江南乡试足够重视。李鸿章早已命令手下收拾粉刷南京旱西门外的妙香庵,给两位正副主考官住,并因玉昆系滇南人,有喝普洱茶的嗜好,特地命令手下在南京城的茶庄找了陈年的普洱茶给主考大人。曾国藩亲自过问对主考官的接待情况,李鸿章一一做了汇报。曾李二人遂带领大小官员到下关码头去接主考官的大船。在接风宴席前的品茶会上,往日受宠的西湖龙井不见了,代之以颜色为酒红色的普洱茶。玉昆看到那熟悉的茶汤,不觉眼前一亮。李鸿章道:“昆老远道而来,我府略备了点普洱茶,请昆老品鉴”。玉昆道:“有劳巡抚大人惦记,我这点嗜好还让你操心”。接过那江南女子呈上来的普洱茶,观色,嗅味,品上一口,不觉出口赞道:“好茶,是有些年头了。”那女子道:“谢主考大人,这是我们金陵茶庄15年的普洱陈茶,要不是巡抚大人派人来找,我们茶庄是不会轻易动它的”。 玉昆道:“多谢巡抚大人”。 李鸿章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要代表江南的所有士子谢谢昆老呢。”在接官厅的宴会上,李鸿章带来的苏州名厨精心炮制的菰菜、莼羹、四腮鲈鱼烩等吴下名菜,博得了主考官及众人的称赏。曾国藩道:“昆老,江南乡试因太平天国起义中断整整12年了。今天,江南乡试要开考了,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哪。为恢复江南乡试,我多次向朝廷上书。”玉昆道:“正是,朝廷对这次江南乡试极为重视,除老朽之外,特派翰苑编修,青年才俊平步青作为副主考,中堂大人请放心”。这次江南乡试盛况空前,共有安徽、江苏士子19869人考试,放榜正榜273人,副榜48人。

1865年,玉昆受命钦差大臣前往奉天海口审查热河案件。1866年由内阁大学士兼署顺天府尹  ,继任湖北巡抚。同治六年(1867)任湖南巡抚,至1874年辞官告老,定居长沙。

玉昆在湖南做巡抚时,有一年家乡父老派了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刘开国到湖南来看他,开国走了两个月才达到长沙,还带来了家乡的特产普洱茶、火腿、香肠等,玉昆见到家乡亲人,惊喜交加,想自己从榜中进士授职翰林院到湖南为官已三十余年,公务缠身,祖母过世也无暇回家乡探望,想到孔夫子所言: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父母年事已高,自己还是没有时间回去探望,想到这,不禁潸然泪下。开国安慰叔父说: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太祖母,叔祖、叔祖母都会体谅你在外做官的不易,只要你平平安安老人家就很高兴。玉昆问起家里的情况,开国一一道来,侄子刘尚中已是拔贡,并在无量山林街创办了凌凤书院。玉昆即修书二封,让开国带给家人和侄子刘尚中。并为刘氏祠堂撰写了堂联: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始臻百废兴。玉昆问起冯一山家的情况,开国说一直没有冯家的消息,玉昆默然,但还是嘱咐开国回家时一定要到一碗水去看看那间石头房子还在不在。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湘文化影响深远,在曾国藩的湘军幕府,李鸿章的淮军幕府,左宗棠的楚军幕府中,出自湖南岳麓书院的学生居多,而岳麓书院年久失修,设施破旧,于是在1868(同治七年)年,玉昆拨银子大修“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并写下《重修岳麓书院记》。此举让长沙人民称赞不已,所修书院布局一直保持至今。玉昆自到湖南任职后,府衙上下都知道巡抚大人曾做过同治帝师,博学多才,爱书法联对,爱喝普洱茶,于是长沙城整个上流社会,皆盛行喝普洱茶,一时之间,长沙各大茶庄普洱茶大行其道,品普洱,谈书法,对对联,在长沙读书人的中成为一种时尚,普洱茶蕴含的文化让长沙人着迷。

茶的清淡、冲和很合读书人的口味,玉昆几十年来一直以茶为伴,他在书斋旁构一斗室,做为茶室,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白日清谈,寒夜独坐。玉昆饮茶讲究茶汤之美,尤其喜欢普洱茶那古朴的汤色。有时也与几个好友一起品茶吟诗。一次,与湖湘诗人黄道让等人一起在月下饮茶,一时兴起,挥毫写下一联:对月三人李供奉,纵情八极宗少文。并且还拿出刘开国从家乡带来的无量山老茶让大家品尝:那茶才叫茶中一绝呢,那浓郁的茶气,岂止是地道,完全是霸道,这茶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连玉昆这样的老茶人喝了都醒脑的。玉昆道:这茶要藏上几年那才是真正的不得了。大家都听说巡抚大人有一名叫“一碗水”的普洱茶,系产自大人的故乡,曾得到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称赞,同治帝还收藏了“一碗水”的普洱茶,众人都想见识“一碗水”普洱茶的庐山真面目,可都没有机会,“一碗水”普洱茶在长沙遂成为一个谜。

实际上,“一碗水”中所珍藏的故事,已不仅仅在于它的收藏价值,更主要的是茶中所蕴藏的无量山人的精神,他们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却又是那样的古道热肠;他们是那样朴实,却又那样真诚。看到一碗水,我们读到的是热情、善良和真诚;看到一碗水,让我们明白何为知遇、感恩和尽心;看到一碗水,让我们满怀崇敬、爱戴和真心。与一碗水不期而遇,带上它,有千里路上送鹅毛的真情;带上它,有茫茫人海觅到知音的欣慰;带上它,是漫漫古道上的清泉一泓……

古往今来,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通过品茶来感悟人生,寻求生活的乐趣,人们从一壶一饮中获取了精神的自由,充实了人生,平衡了心态,缓解了情绪,寄托了情怀。所以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后记:

无量山乃五大产茶山之一,系滇南名山,是位于景东县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无量山气候呈立体分布,堪称动植物资源的宝库,它不仅有闻名遐迩的黑冠长臂猿,还有漫山遍野的珍奇的大树杜鹃,以及分布广泛的野生型和栽培型老茶树。清山秀水,滋养了无量山人,也培植出了独特的无量山老茶树。无量山老茶口味独特,茶味地道,香气馥郁,是普洱茶的首选原料之一。刘昆,我的高祖,在一百多年前就把神秘无量山所产的普洱茶“一碗水”,千里迢迢带到京城,使无量山茶享誉京城。世事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交通的制约,无量山老茶渐渐被人淡忘。今天,普洱茶逐渐走回人们生活的重心,“开口不谈茶叶事,枉做一回茶城人”。所以,宣传普洱茶,重整名牌效应,让一碗水这一古老的品牌重放光彩,是我后辈应进之责任,故写此文。

文/刘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