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干货分享】新手该如何写一个普洱茶开汤文章

发布时间:2024/4/5 17:27:32
字号:T|T

导读:见过教人怎么辩茶的帖,见过教人怎么喝茶的帖,头一次见教人怎么写茶评的帖。第一次看到全篇逗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中文文章,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完成输入中文输入英文标点的文章,纠正完这篇小编就要去洗眼睛了,好累=_=

 

本文主要说明喝普洱茶的新手,如何开始写属於自己的茶评心得,以及叙述与观察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本文虽然写给新手朋友参考,尽量叙述有新意的部份,省去一些大家都已经很熟悉的开汤常识。

 

【拍照器材】

 

拍照的工具,可以是单反,卡片机或手机。我个人用的是一只nikonD80单反相机,以手持加全自动的方式完成拍照,不建议使用角架是因为手持比较方便不同角度的拍照,同时拍照时间可以节省。

 

近拍的效果,对於新手并非必须的,当然,茶饼表面及茶底的细节,如果能够透过近拍表现,可以增加茶帖的图片魅力。我用nikonD80另外配置了近拍镜头,对於已经拥有单反又想节约成本的茶友,可以考虑价格低廉的近拍环,少量的变形对於原本就不规整的茶叶来说,应该差异不大。另外,一些高端手机的近拍效果其实也是很不错。

 

【文章框架化】

 

写几次茶评,和写上百次茶评,所考虑的事情有所不同,首先,决定标题时就应该想到日后的网页搜索字根, 如果标题只是写甲沱或者是布朗山,那麼,日后在网页里海量的茶评中,就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文章。再者。 框架化的茶评文章,段落分明,可以节省了看帖人阅读时的精力。至於一些茶友会加入些生活漫谈,个人建议最好是分开不同的段落处理。

 

【茶饼观察】

 

一个茶品,如果不是在生产制程上犯下错误,大致来说,好茶自有好茶之相,即便是在出厂后的仓储出现问题,那麼,在茶饼表面还是会留下讯息。就是茶饼表面会依受潮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黯淡。如果你准备开汤的茶饼是三年期以上的,那麼先目测判断一下这饼茶的仓储状况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茶饼整体的颜色是茶产地的品种及风土所致,偏灰暗或者是墨绿,只是比较不讨喜,并非质量不佳。饼面上的芽头梗叶等等的初步视觉感受,最好还是和泡开的茶底互相对比,才能够定下最终结论。

 

 

【鲜爽度】

 

茶汤的第一口,最先感觉到的是鲜爽度,茶叶的鲜爽度来自茶的芽头部份,其成份就是氨基酸,茶叶采摘时间越早,芽头比例越多,茶汤入口感觉就越鲜爽,人舌头的对於鲜度感受部位,同时也负责感受甜度,所以, 你喝到鲜的同时也会有甜的感觉。

 

【茶汤的变化】 

 

我个人写茶评,只区分前,中,后三段的茶汤变化,而非第一杯第二杯的分别叙述,主要是通常茶汤口感的变化不会细到以杯计。一个段可以是一至三泡,依茶的类型自己适当调整。前段茶汤侧重香气与鲜爽度,中段叙述回甘与生津的表现,后段则看茶汤的稳定性,至於苦感与涩度的有所变化,在全部的段落可以适当说明。

 

 

【生津与回甘】 

 

生津反应,主要是茶叶中单宁类物资引发收敛所致,越浓绿的茶叶,单宁越多,喝起来越涩,越白嫩的茶叶, 单宁则越少。单宁虽然提供生津的效果,但是并非越多生津效果越好,制茶的工艺与泡茶的要领有相同的目的,就是尽量维持单宁比例的恰到好处。

 

生津与回甘有时会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二种反应与瞬间就喝出茶的甜涩相比,需要一至数秒的反应时间,所以,精确来说,他们属於一种生理反应而非口感。一般来说,回甘反应又比生津更慢才会出现。

 

回甘是喝过茶之后喉咙出现甘甜的感觉,至於产生的原因,说法很多,有生津反匮说,有黄酮素说,有生物碱说。目前没有确实的说法。而喉韵一词是更广意的回甘描述,是茶汤吞咽时喉咙的感觉,喉咙不负责味觉,而是本能的判断对后面的肠胃适合与否,喉咙判定是异常物时,就会出现卡或者呛的感觉,好的茶汤,会有水路细的顺畅感,更好的茶汤,若有很恰当均衡的茶质,还有可能引发大脑的多巴铵分泌,出现舒畅的感觉。

 

【普洱茶的香气】

 

开汤的香气补捉,最佳方式是在第一泡温度还很高时,倒入公道杯,随后倒出完全清空公道杯,趁公道杯还烫手时,尽速闻一下茶香,这时是这款茶的香气最大化的表现。至於其他的挂杯香,汤香,干茶香虽然也值得一提,但是要能够分出香型,还是需要最大化时才好分辨。

 

普洱茶的香气,常见的有花香,蜜香,焦糖香。新茶与老茶的香型也有不同,新茶比较多的芽香及鲜叶香,新茶的香气是酒精类的,所以会缓慢挥发,挥发之后会有个空档期,此时茶的香气最弱,余下的香气物质为酚类为主,会随时间重新组合,再形成老茶特有的陈香。

 

【计量式的叙述】

 

一些茶评很认真的用了几颗星来评价一款茶的甜度,涩度及其他特性,我没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茶汤并不是简单的越甜或者越不涩就说明了什麼,再者,以涩度一项来说,前段与中段的变化往往很大,如果只是以平均值来表示,恐怕也不是好方法,好的茶汤在於口感均衡,而且另有一些好茶除了均衡性佳之外,更有些独特之处,像是高性价比,或者是苦涩能化,或者是耐泡性佳,如何正确详尽的去叙述一款茶,就是所有茶评致力去克服的目标。

 

【茶汤的结束方式】

 

尽管曾经表现很精彩,经过了多次冲泡之后,茶汤在精华部分渐渐变少的情况下终究要结束了,个人觉得茶汤大致有三种谢幕方式,一种是甜度渐失,涩度变厚重,舌面开始出现粗糙感。其二是甜度与涩度下降快,水味逐渐变明显。三是始终维持微甜,苦涩不明显,汤质缓缓转薄。通常认为,只有第三种才是符合耐泡的表现。

 

 

【茶底观察】

 

紧压的茶叶经过多次沸水泡开,一定程度还原了本来的相貌,观察茶底的同时再印证品饮时的口感,这时就可以开始对这款茶作出评价了。

 

泡开的叶面是否厚实有弹性,取决于是大树或者台地茶,荒地的大树料,由于生长条件不如茶园,叶面叶脉必须厚粗才能迎风,同时,支撑叶子的梗也必须变粗壮。相对的,台地茶的叶子泡开后就会显单薄。

 

至于春料的特徵,是芽头与初叶距离紧密,梗也最短,通常在完整的一芽二叶上比较容易观察,秋茶与夏茶的梗比春茶长一些,其原因是这样的,春至芽萌,茶树这时不需要长梗就可以得到阳光, 到了夏秋, 茶树基於生物本能,必须避开自己的春叶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所以就必须要长一些的梗。

 

茶底的观察除了上述的大树料与春料的辨识之外,某些时候,还可以辨识茶产区。一般来说,几个知名的茶产区的叶脉数目有如指纹,例如一般的大树料叶脉数量集中在12至18对,而小叶化的曼松茶则只有7至8对,落水洞是10对,勐库茶是9至11对,班章茶则是19至21对。可见,如果要冒名顶替也是不容易的事。

 

【陈化价值】

 

普洱茶的陈化是大问题,所谓陈化价值是需要靠实践才能得到印证,而这个实践的时间是人生十年。所幸,人类的智慧能够从别人身上得到经验,不需要凡事都去试一回。

 

利于陈化的茶,首要条件是内含物丰富,具体的说,还是春料优於秋料,大树优於台地。

 

其二是梗芽叶比例合理,至于比例如何才合理,到底是2:3:5和2:2:6,那一个更好,只能说这就是一个约略的范围,精确的数字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才会知道,在陈化观念普及之前,茶梗是茶菁分级的第十级,后来能够翻身受重视, 是因为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茶梗对陈化时有帮助。

 

其三条件是制程中的作法是利於日后陈化的,就是适度捻揉,稍重压饼,而且没有经过高温烘制。

 

一些茶友喜欢说以口收茶,这样的观点适合绿茶,但是不适合普洱茶,新茶的易武茶淡薄,布朗茶涩重,但是经过几年陈化之后,最后都能够成为回味无穷的佳品。

 

作者:吐息旅人

原标题:【吐息原创】新手该如何写一个开汤帖2015版

来源:下关沱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