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易武与茶马古首道的岁月变迁

发布时间:2013/8/14 21:11:03
字号:T|T

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有此而得。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称版纳整董,汉话则称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任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规划为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归入普洱府,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进入民国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易武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个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李开基、车顺来都曾向光绪皇帝贡过茶,还得过瑞贡天朝的大匾,为易武人争够了面子。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相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没有倚邦曹氏家族那么紧密。至早在嘉庆末年易武土司势力已开始动摇,嘉庆初年易武的茶商已开始向土司买土地,争土地所有权,茶业的兴旺,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

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已可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易武人不仅卖茶,还卖棉花、药材、洋布、洋油,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伴随着普洱茶业在易武的兴旺发达,一条以马易茶、以马运茶的古老贸易之路——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易武成了源头。茶马古道的铺就,更是加强了易武与外界的联系,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道,把易武与江城、思茅、普洱、墨江、昆明、越南、香港、印度、老挝等国家和内地城市紧密的连在了一起。在运茶旺季,每天有1000多匹骡马、牛帮在易武集散,将茶运销海内外,又将粮食、日用百货等货物运入易武。

易武经思茅、大理、丽江、迪庆到西藏的茶马古道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条路线从易武的原始森林带起始,经滇西北横断山区至青藏高原,沿途多高山、深谷和急流险阻、雪峰沼地,马帮往返一次要耗时7至8个月。但这条道却是最繁忙,清代运输最盛时,每年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骡马达5万匹之多,年运输茶叶达1500至2500吨,茶山马道铃铛终年回荡,易武生意十分兴隆。

清朝后期,事局的演变、苛捐杂税的负重,茶商弃商、茶农弃茶,普洱茶出现衰落,六大茶山又连遭大火焚烧、茶树枯死,茶量锐减,易武的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以后,这里的普洱茶生产做出了大量努力。

茶马古道今夕

但是,1936年后印度茶、锡兰茶开始大举进入国际市场,普洱茶在东南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影响。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中南半岛,云南茶叶外销路线被完全切断,茶农纷纷迁徙外地,大茶庄纷纷倒闭,普洱茶在近代的辉煌,在易武也告一段落。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易武也逐渐失去了往日茶叶贸易重镇的地位,可谓:茶事兴隆易武兴,茶路萧条古镇衰。但是易武作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将永远载入史册。

今日,人民们对普洱的认识更加深刻,“普洱之风”吹绿了六大茶山,更把易武的历史篇章掀到了大家眼前;易武的普洱茶业又涌动起春潮,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越,一批批茶企业来易武落户,一片片生态茶园泛起,易武将迎来更大的普洱茶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