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茶叶何必学立顿

发布时间:2015/1/3 16:05:34
字号:T|T
         中国普洱批发网讯:我是小小发酵师, 今天谈谈立顿。在茶业界关于学习立顿这个话题恐怕早已耳熟能详了,这是个永恒的的话题,这不我就来谈了,大家可能觉得无趣了,老谈立顿,有完没完啊你,没完,绝对没完,因为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企业在一条道走到黑,老走别人曾经走过和过时的路,既然大家还在走,那我就有必要提醒一下了!
在展开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亮明自己的观点,不必学立顿,立顿模式已经过时了,就跟以前我们崇洋媚外学老外染黄发,现在以一头不加修饰的自然秀发为荣的道理一样一样的,那走什么样的路呢,我们祖先开创的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茶叶复兴之路,走传统之路,有人肯定不爱听了,不要急,等我说完再喷!
 
         首先说说立顿在中国成功的最大或者最深层次和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强大的吸引力,是西方的文化和时尚对我们的征服,这跟我们追崇苹果手机,喜欢肯德基和麦当劳是一样的。想象一下,当喝一杯热气弥漫的立顿袋泡茶成为一种高级白领和上层社会的象征,当喝立顿和街头喝大碗茶形成巨大的反差时,相信稍有条件的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有位西方的历史学家说过: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史,是先进文明的扩展史和落后野蛮文明的消亡史,这就是当今史学界所秉承的文明史观,当然立顿征服中国市场并不是因为我们文明野蛮落后。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正处整个中国对西方文明的狂热的追求和崇拜中,肯德基,麦当劳,港台明星和电影,喇叭裤,大卷发和黄发大行其道,这是我们经历了数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十几年后的文化断层导致的精神土壤的贫瘠所致(不是我们落后和野蛮),因此立顿赶上了这趟顺风车,业务和市场迅速发展,具体说来是以人为本,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和尊重生命的严格的食品质量控制的方式征服中国市场的,这才是立顿成功的最大原因,这恰恰也是我们茶叶企业最缺乏的。
 
          至于说立顿的广告模式和商超模式,呵呵,广告我们可以去学步步高,商超吗,我们学学云南白药和台湾的顶新,茶业界去学龙润,大益,不用学立顿,用不着,我们学不到人家的真正精髓,而且我们还往往会学歪。我们有些御用学者特别喜欢说,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民族,好意思说啊,我们善于学习吗,远的不说,就说说近代,1840我们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后,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老认为我们的是火器不如人,我们制度很好,1861年后洋务运动开始学火器,一场甲午战争战败宣告学火器失败,开始学制度,戊戌变法和清末立宪封建余孽残杂其中,照样失败,好不容易1915年学人家的思想才摸对门路开始走向共和,整整64年我们才学到精髓,我们善于学习吗?人家日本才善于,1868年明治维新仅仅几年就从制度,火器和思想方面全盘学习西方,直到现在,日本人的学习能力都绝对称的上是世界第一,我们不是,我们特会学人家的形式,《阿凡达》上影了我们学3D,我们不知道《阿凡达》传达的其实是跨越物种和星球的无差别的自由和博爱,这才是此片的主题思想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功夫熊猫》出来了,我们觉的人家票房高啊,搞一个《兔侠传奇》,3D动画,片名都差点重了,还美其名曰,绝对原创,恶不恶心啊,你当我白内障啊,人家片子里面洋溢的是浓浓的感情啊,父子情(阿宝和平先生,就是那只鹅)吗,师徒情(阿宝和小浣熊),兄弟情(阿宝和传奇四侠)等等之类,可是我们对这些根本视而不见。总而言之,我们不善于学习,我们学立顿学到的是袋泡茶、广告和商超模式这些很浅显的东西,说难听一点,只要智力不至于残缺,谁都能学的到,我们也有很多企业实践过这些模式,有成功的吗,没有,一个都没有,我们完全摸不着北,我们搞不清楚立顿称霸的原因,我们意识不到立顿成功的原因是这些模式包装下的西方文明的侵蚀和渗透,是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缺失导致的精神空白所致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要走传统文化道路的原因,我们茶业界需要补的课太多了,我们传统的茶文化复兴的道路都没走完,就走立顿模式,你以为发射火箭啊,你离谱了那么一点点!尤其对于我们普洱茶来说,建国后的大发展也就是这么十几年,传统之路更没有走完,我们应该走这条道路,而且现在我们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条件呢,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复兴!
 
        的确是,我们传统文化在复兴,我们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强大动机,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孔孟传人,我们遵循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我们注重修身养性和精神修养,如果你不相信这几句话就回家去照照镜子,想想自己平日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这句话很靠谱。我相信这样一个判断: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是孔孟之道,绝不是什么马恩之论,什么什么思想,不可能,我学了那么多年行事作为还是秉承着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现在在我们国家发达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学,养生,传统收藏,字画大行其道,甚至现在的语文课本里古文和诗词都已经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你跑到广东做生意,商人的办公室里绝对不会缺一样东西—茶具,不会泡茶,不懂茶,再有钱,你也是土豪,没文化的人,做生意也很难和别人拉关系;很多的商人也特别崇尚于《老子》和《易经》的思想,时不时就来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诸如此类的,相信在商界打拼的各位老板定是感同身受。
 
          具体到茶叶,我说过,传统文化是很注重精神和文化修养的,这个修养的重要的工具就是—茶,佛教以茶参禅入菩提,道教以茶羽化成仙;文人士子以茶论道和交友,吟诗作赋,茗战斗茶;商贾以茶交通促货旅。尤其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年轻人,80、90以及00后对茶叶的喜爱程度其实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在众多的茶城和茶博会我们往往会看到大批大批的年青人的身影,他们可以静静地聆听一场茶会,尽管对茶叶不甚了了,但是他们最起码在了解;而且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很多的茶城装修越来越古典,越来越复古,这绝对会让很多的书呆子哑然,在他们看来吗,我们是应该走现代方便快捷的路线,装修应该简单雅致,不能高高在上,令人高不可攀吗(你说了算,还是市场说了算)!可实际情况却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愿意走进传统的茶庄去消费和交友,在他们看来,速溶茶能叫茶吗,连茶叶都看不见,袋泡茶能叫茶吗,一般的解渴的东西而已,这是我在大学时推销茶产品的切身感受。很多的年青人认为,喝茶市很神圣和很高雅的艺术和仪式(始料未及吧,我也很惊讶),中国的茶叶就应该是这样,立顿那类货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诧异吧),而我们的很多企业就偏偏喜欢扭转这种印象,硬要让年青人接受所谓的快销和袋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瞧瞧北京的老舍茶馆生意有多好,七彩云南的茶庄开遍全国,生意不照样如日中天,就算是立顿也打出了茉莉花香茶,立顿欣情茶(里面有乌龙),还有花草茶,不正是迎合我们的传统的品饮习惯吗,人家都这样干了,难道我们的企业就不能有一点启示吗?
 
        今天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要学立顿了,走我们自己的路吧,早在以前学还好,现在我们中国人越来越中国了,港台明星和电影还有以前火吗,韩流都退潮了,我们已经拾起了我们丢失的很多传统文化了,瞅瞅现在的银幕,古装和家庭为主流,抗日神剧吗,您瞧瞧乐子就行了!寻找好了方向,我们就应该稳步向前了,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走传统道路没错,但是一定要做好传统模式和现代的消费者的衔接,现今兴起的社区茶馆就很是很好的例子,它让消费者在社区内就享受到了传统茶文化的熏陶,而且这种传统的模式是非常考验我们的客户开拓和维护能力的,这点也要切记!
 
        最后,声明一点,我不反对立顿模式,我也赞成快销路线,只是我们现在走这些路线的时机不对,我们应该是先传统后快销,亦或以传统为主,快销为辅,抓紧补好传统这门课,乘上传统文化复兴这趟快车,弘扬我们传统茶文化,同时深入研究立顿和快销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弄潮儿!
 
         说的太多了,拜拜!(小小发酵师  中国普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