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不断被细分的古树茶

发布时间:2022/9/4 22:57:31
字号:T|T
   在普洱茶圈对普洱古树茶趋之若鹜的不在少数,但真正的古树茶真有那么常见吗?
 
   古茶树的那些“曾用名”,从一开始的老树、“野生茶”;到乔木大树,千年古树;再到如今的高杆,茶王树...从普洱茶内地复兴时起,乔木大叶种茶树在商业上的概念就在不断细分。
 
 
   其实,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行业内对树龄较长的乔木大古树茶的一种称呼,换句话说,这种分类与植物学定义无关,只是业内的一种商品概念。古树茶的这些曾用名中,也有一些需要纠正的地方,比如古树茶、乔木大树,茶和台地茶,其实都是以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制作出的茶叶。
 
   再比如06年以前流行的“野生茶”概念,如今却很少听说,这是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植物学中还有一个名字很像野生茶,但却无法食用的树种——野生茶树。野生茶树的树龄普遍较大,哀牢山干家寨的野生古茶园内,就有两株2500年树龄以上的野生古茶树,但这些茶树无法食用,和我们熟知的古树茶是两个概念。
 
   这是因为野生大茶树的叶片和茶果都是野生的,在内含物质与外观形态上,与可饮用茶叶都大相径庭,而且大多具有毒性,误食后会导致诸多不适。这些无法食用的野生大茶树,需要先演化成“过渡型茶树”,再经过漫长的驯化,才能演化成人工栽培型茶树,这才是我们最熟悉的“古树茶”来源。布朗族,哈尼族等民族也世代传承着“将野茶驯化成家茶”的秘方,相传这种方法是茶祖“帕哎冷”在“芒景汪弄翁发 ”(释义为大布朗中心)时发明的。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将野生茶的枝干全部砍断,之后一直火焚三年,并将烧尽后的草木灰制成灰肥,施在茶树的根部,等到这棵茶树发芽后就完成初步驯化了。依靠着这种朴素的办法,勤劳的茶山先民们驯化了数以万计的野生茶树,这才有了各座茶山上的万亩古茶园,才有了如今茶农们赖以为生的茶树资源。
 
   古茶树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乔木,定义为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树高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这是现代植物学所规定的属性。而乔木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等级,即树高6~10米的小乔,树高11~20米的中乔,树高21~30米的大乔,以及树高31米以上的伟乔。
 
   大叶种茶树生长缓慢,密度较大,因此在高度上远不如同年份的普通乔木,多为小乔,景迈山甚至还有很多6米以下的百年古茶树,可称为亚乔。这些古树茶虽然个头不高,但活力惊人,往往能自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不需要施肥打药,也无惧病虫害,最让人赞叹的,是它们动辄上百年的漫长树龄。
 
   关于古树茶的树龄界定,有说100年,有说50年,还有观点认为100年到300年的茶只能算“大树”;而只有三百年以上的大茶树,才有资格称为“古树”。
 
   与其他树种的对比,大多数中小叶种茶树栽种5年后就能采摘,20年后即是丰产期,80年后则进入衰老期,寿命都在百年以内。而云南大叶种乔木的树龄则可轻松达到上百年,数千年的也不算罕见,在众多山茶种品系(Camellia Assamica),也是独一无二的“长生种”。
 
 
   2011 年,西双版纳州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正式把古树茶的树龄认定划为一百年,百年古树成为了业界的主流看法。
 
   茶友们有可能见过这样的古茶树图片:一株大茶树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上;或是在一片茂密生长的热带森林里,到处都是叫不上名的,长着苔藓的高大乔木。其实当你真正走进古茶园时,才会发现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宇宙中,古茶树如星辰般点缀其中,分布的十分零散。套用形容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那句名言,我们便得到了古茶树的第三个本质特征:茶园大聚居,分布小散居,树种上交错杂居。
 
   古茶园中的茶树分布,绝不像台地茶园那般整齐美观,而是带有一种自由生长的狂野美,每棵树之间的间距都很大,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的分散生长。而且,这里也不止有古茶树,各种珍稀鸟类和小动物都生于其间,香樟、水冬瓜、多依树等林木丛生,这些“杂树”和茶树的整体数量几乎是持平的。【陆离茶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