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芳村三十年④:芳村之路如何走?听岁月知味、斗记、陈升福元昌三大掌舵人来分享

发布时间:2015/10/30 17:00:26
字号:T|T

我们在芳村的道道轨迹和沉浮里,走过了许多人身边,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格局。但是茶语网更感兴趣的,始终是这个南中国第一茶市的未来命运。

在各种前途未卜的猜测声中,芳村,究竟该何去何从?答案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采访了岁月知味、斗记、陈升福元昌三家大型品牌茶企的掌舵人,从他们的视角来为大家聊聊芳村的出路。

岁月知味郑少烘

告别芳村,却以更多元的方式驻扎珠江边

坐落在芳村大道下市直街1号的“榕荟”,离芳村市场不远,同时靠近在广州相当出名的“芳村白鹅潭风情酒吧街”,是珠江边一间颇文艺范的茶坊。

而这里其实是“岁月知味”普洱茶的品牌茶会所,但是走进去时,绿荫掩映、灯火冉冉,让人感觉更像一间时尚体验店。

我们在“榕荟”见到了“岁月知味”的董事长、律师出身的郑少烘,他在晚风中谈及关于芳村的种种:

岁月知味董事长郑少烘

“芳村其实和中国大多数传统小商品市场一样,是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代转轨中,因为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应运而生的一种大批发大流通的渠道形式。”

“而多年前我们的信息不对称、物流不方便,这种粗放型的市场便在强烈的物质需求下,建设得风风火火。而且一直以来,是以一种更近传统房地产的形式在发展,它们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之间便有一道屏障,使得市场的真实需求和状况不能及时反映。”

“但是芳村市场已经发展了将近三十年,中国的茶叶渠道已经多元化、中国茶叶品牌的自我营销体系在逐步健全和建立,当品牌商有足够的经销体系和区域辐射能力时,芳村因其单一老化的市场结构已经失去了魅力。”

“因为对构成市场中坚力量的品牌商而言,过去靠在芳村露脸来建立知名度吸引经销商的阶段已成过去。而今后不具备转型升级能力的从业者、一些没有经营特点和优势也缺乏学习能力的散户,可能在新一轮的市场进化过程中被自然淘汰。”

郑少烘说这番话时,“岁月知味”已在7月底正式告别芳村,结束了为期五年的驻扎。而“榕荟”却成了珠江边、榕树下的一道新风景。

据郑少烘本人介绍,这里一年中举办过44场活动,涵盖了美食美酒、人文花道、驴友分享会、车友会、读书会、服装发布会以及城市论坛等种种形式,但其中专属普洱茶的产品推介会,却不到五分之一。

他笑着说:“其实未来的茶品牌、茶企业一定会对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有个准确划分,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有个从边际引导到开发的过程,另外最好舍弃自己优势不明显的市场,专攻自身能力最强的领域。”

“比如‘岁月知味’有一个小众精品茶的品牌形象,那么我就从形象定位出发,做一个体验感很强的茶空间,将周边讲究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美感的人群吸引过来,对专属品牌的消费群体进行落地转化。”

“而当我们靠在珠江边、坐在榕树下,看到阳光、吹拂清风,一边喝茶一边却不局限谈论茶本身的时候,无形中就把这个消费市场给扩大了。”

斗记陈海标

线上线下共行品饮式趣味化营销

无独有偶,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止郑少烘一个。在芳村,同样专注树立精品口碑的斗记普洱茶,也在多年的市场历练中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阶段。

坐在南方茶市的斗记茶业旗舰店里,斗记董事长陈海标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全国市场,而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梳理产品体系、塑造产品美感、建立口感标准,意在培育一支和他的人生追求、美学态度、生活方式都相契合的粉丝群体,强化品牌调性,落实品饮根基。

斗记茶业董事长陈海标

“喝得到、喝得懂、喝得赏心悦目,不靠概念炒市场,让普洱茶因时间而日趋完美的品饮感受,直观地俘获人心,才是产业发展、市场发展的长久保证。而普洱茶也好,其他茶类也罢,经营者应该明白这是一个品饮为王的时代,避开炒作,比一窝蜂地追逐热点要有益得多。”

“虽然资本是趋利的,但是过度趋利会造成社会信任感的丧失,这也是中国虽然有这么多的专业市场,却始终因其成分复杂、良莠不齐而经营不振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陈海标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将本来很专业的茶叶交流,变成一场场有趣而充满猜想的体验,逐步建立自己专属的“茶人部落”。

“我们不讲时髦的名词,只是应该看到,现阶段的中国茶企和茶叶品牌,最大的发展机会就是自我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最美好的生活体验。一些西方企业的产品也许不比我们更优秀,但他们为人本身服务的精神,带来了足够强大的品牌忠诚度。”

“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往往消费行为的实现并不等于双方关系的终止,反而是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的开端。而当我们从生产到终端的渠道越来越顺畅、整个消费数据的积累和调取能够准确支持我们的生产行为时,这个市场乃至产业的经营转型自然就完成了。”

陈海标如是阐释自己的理念。

陈升福元昌陈植滨

新品牌要注重更多元化的思考

9月的广东依旧炎热,当我们再次来到芳村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走到面前,很轻松地打了一个招呼“嗨”。

他是本次采访中最年轻的品牌负责人——刚刚三十出头的陈升福元昌执行董事总经理陈植滨,而他开玩笑地说:“我的品牌才更年轻,还没满月。”

陈升福元昌执行董事总经理陈植滨

陈植滨有一位在中国普洱茶界绝对知名的父亲陈升河,曾跟随父亲一起建立了陈升号茶业,而陈升福元昌是他向父亲领命,接下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担子。

“陈升号建立是在十年前,那时普洱茶的大众消费刚刚兴起、品牌集中度也未形成,是一个有好产品坚持做总会得到认可的普洱茶发展的黄金期。”

“而十年后的今天,整个中国普洱茶的市场格局都变了,竞争力度和竞争方向也变了,消费者成熟了,企业只有好产品是不够的,你要想怎么去给好产品找到好的消费者。”陈植滨说。

也正因此,陈植滨用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跑市场,观察中国各大茶叶重镇的普洱茶销售情况和变动趋势,慎之又慎地考虑自己的入市时机,最终在9月13日宣告品牌发布和产品上市,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打磨。

“就陈升福元昌而言,我会照三条腿走路的方式布局——一是找适合自己的代理商、经销商,二是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三是增加自己的直营店。至于品牌拓展的步骤上,在广州可能会进得慢一点,至少也是明年的事了。”

“对于芳村市场,我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来考虑自己要不要进入或者以何种方式进入。因为在以往各家普洱茶品牌商会有共识——欲得普洱茶天下者必先得芳村,而现在芳村的光华正在消退,我们要慎重选择每一步的道路。”

“我在今年会重点布局整个北方市场。为什么要这样?中国普洱茶市场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已完成消费者培育,形成一个体量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一开始就注重品饮的北方城市,对普洱茶的接受度和热情都很高。陈升福元昌作为一个新品牌,理所当然要从潜力最大的板块开始挖掘。”

注重但不依赖专业市场,让消费者轻松是经营者使命

“其实我们厂家自己要有转型突破的意识,我们要注重专业市场但不依赖专业市场,要加强品牌本身的渠道能力,选择运营价值更突出的商业区域,与当代人的城市生活进行无缝衔接。”

“所以我现在做的工作是从品牌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寻找与品牌内涵、产品方向、消费层次相一致的用户群体,让产品通过每一个终端与消费者形成黏性,甚至让消费者也能有机会加入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让整个消费过程更具人格化、趣味化、交互化的行为特征。”

年轻的陈植滨最后再三强调,无论是什么样的茶、什么样的品牌和企业,如今在时代面前已面临相同的考验——就是一切生产和营销活动都要深入到更真实的消费终端去,要更接地气地去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夜色中的珠江,灯火富丽、人声如潮,海风频吹仿佛扬起三十年的广州往事。在这里,一边是霓虹、一边是阴影,几番欢乐、多少挣扎,每一种生活都张开无尽可能,像滔滔而去的珠江潮,始终立在时代最前沿,冲刷着南中国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魅力名城。

茶语观察

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和一场强势生存的考验

在本次专题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将镜头对准了行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群。在芳村乃至广州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追逐种种因茶而生的故事。而我们看到了什么?其实,是一场中国命运的缩影。

一、市场的功能在变化。

三十年前的中国,从南到北呈现大一统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对物资供应的要求是解决了“从无到有”,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而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茶叶批发市场,不可避免地带着简单粗暴的基因,简单原始的交易、简单原始的流通、简单原始的产品,成就了市场初期的繁荣。

而在2010年尤其是去年以后,中国实体经济买方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包括茶叶)遭受了挑战,过去定位并不清晰的茶叶专业市场在新形势下失去了存在优势,从前单一的批发功能跟不上行业亟需大力提升的要求。

而这些年周边不断兴起的各类型大小茶叶市场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压力,使经营变得困难。

二、市场的消费在变化。

因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细分的消费者时代,尤其中产阶层的崛起对零售业提出了高要求,人们对场景触动、消费体验的热情空前高涨。

但是对于零售业态而言,由于茶城的先天定位和规划中,一方面缺乏公平对等的交易环境和公开透明的交易信息,一方面又缺少吃穿住行娱乐等一条龙的生活和文化服务类配套,所以消费普及困难、辐射能力不强,商业价值链非常狭窄。

很多零售商家几乎不会考虑像芳村这样的专业市场区域,那么新的个体消费者不进来,原来的大宗批发客户又在失去,芳村的魅力减弱自在情理之中。

三、市场的成分在变化。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到现今互联网浪潮,近三十年的社会变化并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而是整个生活形态、消费形态、家庭形态甚至是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

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乃至90后消费者的大幅增长,消费市场开始空前活跃,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活美感的追求急剧攀升。既有的消费群体变得圈层化、社群化、多层次化,消费观念由被动变得主动,人们消费的目的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更有着自我彰显并寻求认同的心理。而这些新的要求还未得到满足,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缺口。

四、市场的结构在变化。

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以往呈现千篇一律的单层次渠道。由于开发者和主体经营者分立,渠道活性很弱,市场往往重买卖而轻服务或根本无服务,因此有自我独立能力的品牌自然出走。

事实上专业市场要根据自身的城市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特点乃至风俗传统规划多维度的渠道结构,横向增强与周边相关行业的消费关联性,纵向挖掘市场内部提供产品开发、审评品检、渠道监控、物流仓储、信息分享、品饮体验、文创策划和小微企业金融等各项服务的能力,市场主管方的赢利模式要从房地产租售模式改为综合业态服务模式,从抽水型市场变为引水型市场,充分竞争,物竞天择。

五、市场的要求在变化。

未来的实体商业将更多依赖于对人群的定向服务。针对城市中产阶层的个人和家庭化服务消费崛起,中国茶业将从注重实体生产阶段步入更多讲求文化休闲和娱乐的精神消费阶段。

由于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随收入增长呈现“先商品后服务”的阶段性特征,未来由消费倒逼生产、由消费调节供应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各地区目标消费者和消费市场之间的程度不均衡,会为从业者带来一轮补足改善型的市场机会。

广州以东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正在建设最前沿的前海经济开发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后,芳村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市场改革的步伐和一代代改革者的人生命运。

激荡三十年,中国芳村路,生活的未来,会因我们而改变。

来源:茶语网

作者: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