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云南滇红年产能可超5万吨

发布时间:2013/7/1 13:40:15
字号:T|T

云南省临沧市是世界着名的滇红茶(云南红茶的统称,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之乡。1938年由冯绍裘大师在顺宁(今云南凤庆县)试制滇红茶获得成功,之后在国际市场上一炮打响,从此,滇红茶以特有的香高味浓且形美色艳的品质特征而驰名中外。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促进了滇红茶的工艺及机具很快在全省推广应用,使滇红茶的产量不断增加,产品源源不断的由滇越铁路运至越南海防销往南洋各国,为我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汉马功劳。建国以后,滇红茶因内含物质丰富、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醇美、滋味浓厚,一直为我国茶叶中最富盛誉的一种出口创汇产品,倍受世人称颂。滇红茶的诞生在临茶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开创性意义

    一、滇红茶的诞生促进了临沧茶叶从传统副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变

1939年,临沧茶园面积仅有10万多亩,年产茶2000多吨,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滇红茶诞生后,为了替国家增加出口创汇,产销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增加外汇收入,支援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扩大产品出口,临沧的茶园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使茶叶产业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山区半山区的农村,来自茶叶的收入一度占集体经济收入的40%-80%.同时,临沧茶叶产值占了工农业总产值的40%、工业产值的50%,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一度高达40%,在茶乡凤庆县来自茶叶的财政收入一度高达80%,为名副其实的"茶财政".茶叶产业为临沧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沧已成为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市,全市所有乡(镇)都普遍种茶,在193万农村人口中涉茶人口达160多万。到2009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5.7万亩,占云南省茶园总面积的24.03%.其中,茶园采摘面积88.3万亩,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的古茶园11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4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7.8万亩;茶叶产量4.7万吨,占云南省茶叶总产量的26%,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展示临沧茶文化魅力,极大地提高了临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茶叶产业不仅拉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旅游、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显示出了对临沧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推动力。可以说,茶叶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在临沧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滇红茶的诞生实现了临茶产品由内销为主向出口创汇为主的转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祁门红茶出口生产基地面临沦陷的危险。1938年,中茶公司为巩固红茶出口市场,为抗日战争创取外汇,加快了新的红茶产品开发并迅速组织规模化生产。派遣了冯绍裘大师到当时云南产茶量最大的顺宁(今凤庆县)试做滇红茶(工夫红茶).获得成功后,于1939年开始筹备顺宁试验茶厂(现云南滇红公司)开发生产滇红茶,并于当年首批成箱300多担产品,经越南海防运至香港富华公司转销英国伦敦,伦敦茶师给予"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的高度评价,在国际市场上一炮打响。从此,滇红茶以特有的香高味浓且形美色艳的品质特征而驰名中外。

建国以后,滇红茶因内含物质丰富、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醇美、滋味浓厚,一直在我国茶叶的出口创汇产品在独领风骚,深受各方赞誉。在计划经济时期,临沧市的8个县均被国家列为红茶的出口创汇基地,除生产部分晒青茶以保证边销茶的供应外,大都以生产工夫红茶、红碎茶为主,产品按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全部调供湖北汉口及广东口岸,与其他省区的产品重新拼配后用于出口创汇,被称为"茶之味精".尤其是1959年原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工夫特级茶,被国务院定为外事礼茶,凤牌红碎茶鳌居全国4套出口红碎茶标准样之榜首,1986年被评为全国名茶后,滇红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价倍增,原凤庆茶厂在计划经济时期,年出口创汇额最高时曾达400万美元。

滇红集团生产的凤牌F501工夫红茶多次获省优、部优称号,凤牌101在1995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名牌"称号。产品曾行销前苏联和波兰、德国等东欧各国及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改革开放后,茶叶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蒸绿茶、CTC红碎茶、滇青茶的生产量,红条茶的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临沧红茶产量达1.86万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9.7%,占全省红茶产量1.95万吨的95.2%,占全国红茶产量7万吨的26.5%.
 

三、滇红茶的诞生促进了临沧茶类由单一的普洱茶向多茶类发展的转变

1938年滇红茶的诞生,临沧结束了只能生产普洱茶的历史,使茶业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科技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1957年临沧开始开发生产轧制红碎茶。1964年试制成功初制分级红碎茶,因产品颗粒紧结重实、乌黑油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突出、冲泡牛奶后呈乳棕色或粉红色,滋味强烈鲜爽,富有刺激性,香气高而持久,叶底红匀而畅销国际市场。

在1980年前,每年生产的红碎茶占总产量的40%;临沧不仅能生产优质的烘青茶,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临沧市茶科所成功研发出了蒸绿茶制作工艺和机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云南大叶种绿茶苦涩味重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清汤绿叶,产品保质期长,比中小叶种茶更具有回味甘甜的品质特征。中档的蒸绿茶经国家茶检中心化验审评,给予了"品质较佳,超过浙皖等地高档炒青绿茶,可与中小叶种名特茶媲美"的较高评价,为临沧绿茶打开国内市场,走向世界解决了技术上的一大难题;

1992年开始,临沧先后从印度引进CTC红碎茶生产线17条,年生产能力近万吨,其产品以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净度好,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爽浓强,叶底红匀明亮在国内外市场一直走俏;近年来,又引进了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和茶饮料生产技术,在行业内临沧首家采用国际先进的膜分离过滤和无菌冷灌装技术,建成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原生茶饮料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最高,规模最大,保留茶叶有机成分最为完整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纯绿茶饮料。

目前,临沧茶类齐全,产品花色丰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应对市场的能力。2009年,主要生产三大茶类,在茶叶总产量4.7万吨中,晒青茶(普洱茶原料)产量22298吨,占总产量47.39%;红茶产量18561吨(CTC红碎茶5436吨),占总产量的39.44%;绿茶产量6197吨,占总产量13.17%.
 

四、滇红茶的诞生推动了临茶产业由传统的手工制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促进了制茶工业的发展

    1939年初,在中茶总公司的支持和具体帮助下,采用搭临时厂棚,土法上马,使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建成的顺宁实验茶厂,结束了临沧茶叶产品加工靠一家一户采用传统手工生产的历史,在临沧农业产业中茶叶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滇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为扩大茶叶出口创取外汇,在国家的扶持下,滇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制作工艺及机具在临沧8县迅速推广。在云南省茶叶公司扶持下,先后建成国有临沧县茶厂、云县茶厂、永德县茶厂、双江县茶厂、耿马县茶厂、镇康县茶厂、沧源县茶厂、国营双江农场茶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将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和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通过市内茶叶企业的改组改制或重组,对外招商引资等措施,临沧茶叶企业不仅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而且结构合理,特点突出,有研制和生产世界着名滇红茶的老牌企业凤庆滇红集团公司,有利用现代高科技生产茶饮料的澜沧江茶业公司,有生产蒸青绿茶的耿马乾峰茶业有限公司、永德乌木龙银竹茶厂等企业,有生产普洱茶的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业公司、永德县紫玉茶厂等,也有外向型的企业沧源佤山茶厂、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沧源茶厂等。目前,全市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有130多户和茶叶初制所有800多个,从事茶叶初精加工的产业工人上万人,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

近年来,临沧茶叶企业群策群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茶叶品质、档次及附加值;在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整合文化资源,扩大宣传,搞活流通,引导消费,促进临茶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70年来,滇红茶的产销带动了临沧茶园面积的快速发展,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促进了茶农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为富民兴市立下了汗马功劳。滇红茶的诞生为古老传统的临茶产业铸造了辉煌的历史,在临茶产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普洱茶产业数据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