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批发网

中国普洱批发网

深度访谈:国家级祁红非遗申报涉造假丑闻,祁红泰斗实名举报!

发布时间:2015/12/1 22:53:45
字号:T|T

中国普洱批发网讯:2015年11月30日,一个名为“祁门红茶研究会”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国家级非遗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资格造假!!!》在茶界引起轩然大波!而茶语网也在当日下午关注此事,并开始联系当事双方了解事件真相。

在这篇文章中,闵宣文、陆国富、谢永中三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朱华炳、刘云杰、沈时钰、汪权、毕昭纯、汪健新六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采用实名签字+红色手印的方式,集体举报安徽省文化厅于2015年11月27日,在官网上公布的“安徽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中的被推荐人王昶

这9名省市级祁红非遗传承人指出:王昶在这次安徽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选中,存在着虚构从事祁门红茶从业履历虚构学艺事实,认为王昶无论个人履历还是技艺传承等各方面的考评,都没有获选国家级祁红非遗传承人的资格。

这样的实名举报瞬间引发了茶界爆炸性的关注与转发。事实上,茶界对制茶工艺非遗传承申报这种事有异议或者腹诽也不是没发生过,但像这样的9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联名实名举报,却是头一遭!

那么,安徽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推荐人王昶到底有没有在申报评选过程中造假?而以闵宣文为首的9名省市级祁红非遗传承人的举报到底是不是有的放矢呢?这起涉嫌茶界非遗申报最大的丑闻真相到底如何?且看茶语网为你一一详解!

产生非遗传承争议的为什么是祁红?举报人在捍卫什么?

以闵宣文为首的9名祁红非遗传承人在文章中义正辞严地说道:“祁门红茶是享誉世界的中国茶叶名片,祁门红茶不仅仅是祁门的,不仅仅是黄山的,也不仅仅是安徽的,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而祁门红茶的荣誉和声望,是一代代前辈先贤与当今茶人倾心付出、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祁红产业从来都不是靠某些人沽名钓誉能发展起来的。”

实名举报人之一闵宣文

言辞之中,饱含了一腔愤懑和无奈。那么,为什么这9名省市级祁红非遗传承人会对王昶被推荐为国家级祁红非遗传承人如此不满,而又对祁红声誉如此看重?要厘清这些关系,不得不先从祁红本身说起。

1.何谓祁门红茶?它是怎么来的?

虽然祁门享誉世界,但祁门最初是不生产红茶的,直到19世纪,祁门才开始生产红茶。彼时,由于西方市场的大量需求,中国的红茶已成为出口大宗,平均出口比重约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0%之多。

根据陈椽教授的研究,“当时绿茶销路不好,外销仅占出口量的10%左右。红茶畅销,市场价高于绿茶,相导仿制,势所必然,这是推动祁门茶叶生产变革的动力。”面对呼声如此高涨的红茶产业,在市场需求、商帮资本以及前辈茶人创新求变的努力下,祁门红茶于1875年创制成功。

学术界一般认为祁门红茶的创始人是祁门人士胡元龙。据1916年3月15日《农商公报》上刊载的大清政事奏折记载:“安徽改制红茶,权兴于祁、建,而祁、建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

 

胡元龙画像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祁红创始人是黟县人士余干臣。据1933年祁门茶叶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业》记载:“1876年,有黟县余某来自至德县,于历口开设子庄,劝诱园户制造红茶,出高价以事收买。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

实际上,比具体的一个创制者更为重要的是,与胡元龙和余干臣同时期的彼时先贤们,顺应时势,在祁门这片生产好茶的土地上引入了红茶制法,发掘了祁门茶叶对于制作红茶的优秀适制性,让祁门茶叶从此自成一派并更加璀璨。

2.为什么说祁红是世界的?它获得了哪些荣誉?

1910年,获江宁(今南京)第一届南洋劝业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奏奖(即一等奖,为最高奖),这是祁红在赛会的首秀。

1911年,获意大利都郎(今都灵)博览会金奖。

1915年,祁红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并获得大奖章和金质奖章等多个奖项,就可以说是其正式名扬天下并一举奠定其作为国际顶级名茶的加冕之仪。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奖牌

3.享誉世界的祁红与祁门茶厂是什么关系?

要说祁门红茶厂,不得不提当代茶圣吴觉农:1932年,吴觉农先生赴祁门任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场长,在积极推动茶叶改良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祁门茶业改良场;1934年,胡浩川先生出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祁门红茶进入了由改良场主导的全面改良时期。

吴觉农在祁门

这是中国茶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一批泰斗级的专家学者,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转眼到了1950年,改良场一分为三,一部分为祁门精制茶厂,一部分为历口茶厂,另一部分为祁门实验茶场。一年后,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决定成立祁门和历口两个精制茶厂,祁门茶厂以改良场原址为厂址。

1952年,两个新厂都被划归于安徽省茶业公司,命名为安徽省祁门茶厂。到1956年,两厂进一步合并。1959年,祁门茶厂搬到县城北门。经过多年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祁门茶厂以新的姿态诞生,也开启了祁门红茶新的历史大门。

说不清这四大疑点,也没办法成为货真价实的国家级祁红非遗传承人

对于祁红来说,祁门茶厂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祁门工夫出祁茶。

根据各位茶界名宿和祁红历史的溯源,我们得知,没有在这个厂经过多年历练和多位资深茶师的传授,要想拥有能制作最好的祁红工夫红茶技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想成为令人心服口服、货真价实的国家级祁红非遗传承人,就得经得起以下四大疑点的推敲。

疑点一:国家级祁红非遗传承人有没有在祁门茶厂工作过,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很有趣的是,在11月30日,9位非遗传承人的联合举报中,有一项指摘是说王昶的从业履历作假,即其1983年~1986年其在祁门茶厂做学徒的工作经历。

在王昶所在“天之红”公司的网页上,董事长王昶的个人简历确有如上描述

那么,为什么一个申请祁门红茶制作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人,一定要在履历上多出这么在我们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笔呢?有无在祁门茶厂工作过的经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答案是,真的有。而且,很重要。祁门茶厂到底是怎样的单位?还得从源头说起。

自祁门红茶在1875年(清光绪元年)被创制成功以后,备受海外市场欢迎,当地的祁红生产和贸易极盛,茶庄、茶号纷纷涌现,仅根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统计,全县就有茶号百十余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改良场经过数次改组后,最终在50年代合并为“祁门茶厂”,一直到1985年以前,这里都是世界祁门红茶的唯一生产出口,直到2004年,祁门茶厂因体制原因解体,这里都是祁门红茶核心技术的唯一掌握单位。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民国、还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祁门红茶一直都是国家着力控制、统购统销的特殊物资,除了祁门茶厂以及其前身单位,其他小厂根本没有可能掌握祁门红茶真正的核心制作技艺。

这也是今天申请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人,所无法绕开的一段历史。作为一个声称从事祁门红茶制作33年的人,又敢于申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必须技术过硬,那就不可能没有在最核心单位的祁门茶厂工作过。

不过,且不论王昶在祁门茶厂的工作履历是真是假,在他的履历中,在祁门茶厂的工作经历却只有短短3年。

“3年。”在茶语网接通举报人、祁门红茶制作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陆国富的电话时,电话那边的陆国富,说到这个3年,呵呵笑了一声。

疑点二:3年,有可能学得会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吗?

陆国富今年刚刚53岁,却已经和祁门红茶打了整整31年的交道,从22岁作为技术员被分配到祁门茶厂开始,他人生的每一天,就几乎都与祁门红茶有关。

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祁门茶厂,陆国富的讲述,始终围绕着他的学艺经历而展开——因为祁门茶厂一直承担着国家出口的重任,也因为当时祁门红茶的精制工夫技艺是国家保密项目,所以任何人进祁门茶厂工作都要经严格挑选,而要到一线进行工夫红茶的生产,就必须是厂里培养优选的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的积极分子,而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本人的家庭成分和社会背景还有相当高的要求。

“几乎可以说,是优中选优。”陆国富说。

而迄今为止,祁门红茶都是所有红茶里最费工夫的。

它的制作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工段,最见工夫的是其精制的过程,所以经过精制的祁门红茶又叫做“祁门工夫红茶”。

祁门红茶传统手工的制茶工序,从采摘开始、到初制、再到精制完成,一共17道工序,而单是精制工序,就有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合、装箱等。

整个制作过程极尽繁复考究,由于每一次动作都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倾尽心血的工夫,使得对制茶师的制茶手法、眼力及操作经验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祁门工夫红茶被称为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祁门茶厂的生产有着非常精确的工序划分,而许多人也许穷其一生只会祁红工夫当中的几道工序,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掌握制作祁红工夫的全部工艺,陆国富就是其中之一。

但他说自己学会这些工序也整整花了六年之久,而且在当时,他跟得最久的两位师傅还正是厂里拥有全套绝学的祁红高人——一位是五十年代就进厂,到八十年代已是祁红少有的八级技工李玉藏老师傅;

而另一位则是六十年代末进祁门茶厂,到八十年代已成为技术骨干同时是车间主任的张忠孝师傅。“所以要成为一个学会全部手艺的祁门红茶手艺人,真的是非常难。”陆国富感叹。

截图自《徽州技艺·祁门县卷》,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疑点三:祁门茶厂出品的祁红国礼,到底是谁制作的?

正是因为祁门红茶繁复精细的传统工艺,祁门茶厂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管理,1978年后,祁门红茶又随着全国新形势的发展开始大踏步前进,并在国内外的食品及茶叶类奖项中屡获殊荣。

而从另外一个维度上,可以说,在2004年,祁门茶厂因体制改革失败解体之前,祁红获得的所有国内外荣誉,都是由祁门茶厂,这一祁门红茶的制造工业的超级航母所获得的。

而在这些奖项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个是1980年,祁红获得的国家产品质量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第一块茶叶类奖牌(1981年,西湖龙井获得该奖);另一个是1987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祁门红茶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再次获得国际性金质奖章。

而这两个奖项的亲历者,都是1958年进入祁门茶厂的闵宣文老师,特别是1987年的比利时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时任祁门茶厂副厂长的闵老,还作为茶厂代表同县长一起参加领奖小组赶赴北京,飞往布鲁塞尔领奖,成为闵老毕生难忘的一幕。

截图自《徽州技艺·祁门县卷》,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然而,在2014年出版的《徽州技艺·祁门县卷》一书里,在《祁门红茶制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昶》的篇章中,无论是祁红国内外获奖,还是屡次被当做国礼赠送外国元首,这作为国企工厂一个时代和一代人的劳动结晶,都被冠以了王昶的名字。而陈季良和闵宣文都在文中,被称是王昶的师傅。

陈季良老先生已经作古,而闵宣文老先生则在2015年11月30日联合其他8位祁红市/省级传承人,实名举报王昶资格造假,虚构其与陈季良先生、以及王昶与自己的师承关系。

疑点四:祁门茶厂的师承关系,凭证何来?

在王昶自持祁红品牌“天之红”的官方旗舰店里,有关于祁门红茶百年师承关系的这样一幅人物关系图。王昶的姓名和照片赫然与祁红鼻祖胡元龙以及吴觉农、胡浩川、庄晚芳、陈季良并列。而他的名字后则标注着“第五代传承人”的名头。细文中,则声称其师承陈季良。

而9位联名举报的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均证伪了王昶与陈季良,或者王昶与闵宣文的师徒关系。甚至连王昶此人履历上1983年——1986年曾在祁门茶厂供职的履历,都被推翻。

前面我们在祁门茶厂的历史梳理有提到,祁门红茶这个产业从北洋政府时期到改革开放前,都主要是国家控制,祁门红茶制作工艺的师承关系,也不同于其他茶类更多是家族式的传承关系,而更多是管理体制下,非血缘的师徒传承。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师云集的“祁门茶业改良场”,到解放后,现代茶叶科技中坚力量云集的祁门茶厂,王昶“选择”的师傅是陈季良。

陈季良,从1951年开始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一直是祁门茶厂的副厂长。他也确实是从解放后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最能代表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人。

1982年,陈季良的学徒闵宣文担任祁门茶厂副厂长,而陈季良老先生则在1983年后退居二线,担任祁门茶厂的技术顾问,没有再参与亲自制作加工。直至1988年退休,1993年去世。

至于,《徽州技艺·祁门县卷》一书中记载的王昶1983年进入祁门茶厂,并被陈季良收为关门弟子的说法,是否属实,我们无法再与陈老爷子求证。

但是,陈季良真正公开的祁红制作技艺学徒,在核心圈子却是人人皆知——只有两名,一位是闵宣文,另一位是吴子绩。

而若论80年代之后,祁门红茶工艺的真正传承,恐怕也只有1953年进入祁门茶厂工作的闵宣文;1984年进入祁门茶厂工作的陆国富;1971年进入祁门茶厂工作的谢永中(以上三人均是省级非遗传承人)。

以及6位祁门红茶制作工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朱华炳、刘云杰、江建新、沈时钰、汪权、毕昭纯。原因无他,只因他们都是出自祁门茶厂,这一真正掌握祁红制作工艺核心技术的一支,且有档案、资料可循。

然而当事人翻遍80年代中期祁门茶厂的所有职工花名册(包括学徒工和临时工),都找不到王昶这个名字。

而茶语网在事发后的采访中,又得知,原祁门茶厂员工的谢永中师傅,曾在2008年——2012年被聘为王昶当时注册的“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主管制茶技术。这也是目前能够证实的,王昶与祁门茶厂唯一能够扯上关系的一个地方。

当事人王昶怎么说?茶语网试图联系王昶未果

为了客观公正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茶语网在2015年11月30日下午17:35左右,在天之红官方网站上查找到了该公司市场部电话,遂致电对方,希望能与天之红的董事长、事件当事人王昶先生进行沟通,了解这次事件。

天之红官方网站截图

当时接听电话的是一位自称姓陈的女士,这位陈女士表示已到下班时间,无法联系到王昶先生,她会先上报茶语网编辑的沟通需求,请我们次日早上再拨打此电话过去沟通。

2015年12月1日早上9:35左右,茶语网编辑再次拨打前一日拨过的天之红公司市场部电话,对方告知想联系王昶先生,请拨打该公司行政部电话,我们于是拨打了行政部电话,但得到的答复是,这事不归他们管,让我们还是找市场部。

我们最后一次拨通天之红市场部电话以后,对方表示他们也不管这件事。我们明确提出,是否能有渠道与王昶先生沟通,对方明确回复没有。这样的回复宣告此次茶语网试图与王昶先生沟通对话的努力彻底失败。

茶语观察

鉴于对9名省市级祁红非遗传承人的采访和对历史资料的整理之后,我们发现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王昶先生的资历和从业经历实在是经不起上述四大疑点的辩证。但天之红公司所代表的王昶先生一方也并未正面回应这9名省市级祁红非遗传承人的诘问。

或许我们并不能武断地认为王昶先生一方必定存在对自己资历和从业经历的虚构。所以我们将持续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期望最终能有一个真实的答案。在最终的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也设置了以下投票,期望看到各位读者对这次事件的态度。

来源:茶语网